当前位置: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建议提案 >人大代表建议
索引号:002482031/2024-38959 组配分类:人大代表建议
发布机构:省发展改革委 生成日期:2024-10-21
文件编号:浙发改建〔2024〕312号 统一编号:
有效性:

省发展改革委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宁51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10-25 17:17 信息来源:省发展改革委 浏览次数:

张凯代表:

您在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支持杭州、宁波联合建设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的建议》(宁51号)收悉。该建议对我省发展未来产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我委会同有关方面开展认真研究、积极吸纳。根据《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的规定》关于清单式答复的要求,经研究并商省经信厅、省科技厅,现答复如下:

序号

具体诉求

答复内容

1

支持杭州、宁波联合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纲要》指出,要“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未来产业培育,立足早谋划、早布局、早见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系统谋划未来产业发展。首创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布局模式,围绕“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遴选确定88个核心区、协同区,覆盖51个县(市、区)和8个功能区,构筑全省集群重点布局“一盘棋”。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重点聚焦未来网络、量子信息等“9+6”领域,已前瞻性培育首批8家未来产业先导区,在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等方面先行示范,累计集聚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等核心企业250多家,实施技术攻关项目近200项,建成行业性中试中心9个,研发关键性产品150多项。因地制宜,统筹区域产业发展布局。引导地方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未来产业。支持杭州市加快推进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聚焦人工智能、未来网络、未来健康等领域加快培育未来产业,支持余杭区、上城区、西湖区、萧山区等围绕通用人工智能、元宇宙、AI赋能新型工业化、合成生物等方向培育未来产业(人工智能)先导区。支持宁波市以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建设为抓手,在石墨烯、柔性电子等领域培育未来产业先导区,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场景,以海曙区为试点,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聚焦细分领域落地行业大模型,探索推进AI赋能新型工业化。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杭州、宁波和省级有关单位,积极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国家计划选择4-5个基础好的城市进行未来产业先导区布局,前期我们已推荐了杭州和宁波联合创建),提升我省高能级创新平台整体实力。深化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推动在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成果转化、示范应用等方面发挥先导引领作用。建立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跟踪监测服务,重点在人形机器人、前沿新材料、氢能储能等领域培育创建一批省级先导区,积极争创国家级先导区。持续支持杭州、宁波唱好“双城记”。结合“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聚焦未来网络、未来健康、未来制造等领域,形成联动、优势互补,打造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2

指导和支持宁波布局高能级创新资源。

近年来,我省多维联动,优化资源创新配置。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加快提速。国家实验室入轨运行,全国重点实验室有望突破30家,其中新认定牵头全重6家。制定《浙江省重大科创平台建设评价评估管理办法》,聚焦平台与龙头企业、产业园区、高校深入合作,加快开展基于绩效评价的“有进有出”动态调整。目前,我省已落地2个国家大科学装置,目前北航极弱磁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已经工信部评审通过,正在开展概算评估。浙大超重力项目按程序加快推进。

近期,我们专题赴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接“十五五”大科学装置规划事宜,国家初步意向明年中期启动研究,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指导全域海洋材料综合研究、光场巡天望远镜等大装置等项目方案,成熟后争取列入国家“十五五”规划。重大科创平台建设方面,力争全国重点实验室累计达30家以上,抓紧编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与龙头企业共建方案》,将吸引企业投入、解决企业技术问题作为绩效评价、经费补助的“硬指标”。系统梳理省十大实验室、十大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创新平台和“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的高校院所,加快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3

支持宁波加快未来产业培育发展。

近年来,浙江省市县协同,发挥政策引导力,省级层面在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财政专项激励政策中,每年统筹1亿元左右激励未来产业(人工智能)先导区的培育建设。各市县区从创新创业、推进减税降费、加强融资助力、优惠算力成本等方面出台支撑政策,助力未来产业加快落地。宁波市统筹2亿元资金支持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建设,目前已推动组建研发团队20余个,新实施技术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应用7项,支撑孵化培育企业18家,展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下一步,多措并举支持宁波加快未来产业培育发展。研究开放未来技术融合应用场景,围绕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数字治理等领域,遴选一批推广性强的典型应用场景,推进未来技术创新集成应用。推动未来企业育链集群。探索构建源头创新技术转化产品开发场景应用产业化产业集群的未来产业培育生态,高水平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未来产业集群。

感谢您对我省未来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欢迎登录我委门户网站(https://fzggw.zj.gov.cn/),了解未来产业等方面的工作信息。

联系人:高技处 韩志周;联系电话:0571-87054876。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10月21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