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图标 当前位置: 首页
>发展改革工作 >创新驱动和产业发展 >新动能培育

数智杭州、双创天堂 杭州聚力推进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2-09-14 来源:省发展改革委高技处 浏览次数:

近年来,杭州市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打造双创“升级版”决策部署,以改革创新为重点、以发展产业为目标、以创新服务为抓手,聚资源,优生态,建平台,出台了《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双创”示范城的实施意见》(杭政〔2019〕55号),全力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双创示范城”。

2021年,全市市场主体总量首次突破150万大关,全年净增市场主体12.61万户;新增专利授权量108180件,增长29.86%;新增市级孵化器48家,累计建设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442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48家、国家级众创空间68家;全市运营孵化空间总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毕业企业超7980家,直接带动就业人数超13万人,累计孵化培育国高企1163家、主板和海外上市企业86家、独角兽企业30余家;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93709件,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市创投引导基金获“2021年度中国最受GP关注政府引导基金TOP20”“2021中国政府引导基金50强”等奖项。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9家双创示范基地,其中国家级6家,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和武汉并列第一,国家级孵化器数量连续多年位居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1. 持续擦亮“双创”活动周金名片。2019年全国双创活动周主会场活动在杭州未来科技城梦想小镇成功举办,杭州这块双创热土开始迸发出无限活力。近两年(2020、2021年)来,杭州未来科技城注册企业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省级研发中心、技术中心数连续保持两位数增幅,即使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仍呈现出逆势增长的良好态势。此后,杭州在钱塘区江东芯谷、高新区(滨江)奥体博览城网球中心再次成功举办2020、2021年全国双创活动周浙江分会场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与人数均超万人,流量汇聚、大咖云集、成果丰硕。“双创”活动周已然成为杭州创新创业发展的“助推器”“金名片”。

2. 不断赋能产业创新链深度融合。2021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4905亿元,同比增长11.5%,连续28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幅,占GDP比重达27.1%。以“专精特新”为导向,培育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龙头企业,电子商务国内领先(阿里巴巴等)、云计算领域优势明显(阿里云、恒生电子等),安防监控产业全国第一(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犀牛智造成为全球首个服装领域“灯塔工厂”,海康威视等6家企业入选全省首批“未来工厂”。之江、良渚、西湖、湖畔首批4家浙江省实验室全部落户杭州并全面推进建设,海康威视“视频感知”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网易严选成功入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国家试点。

3. 着力打造创新创业优质生态。聚焦人才链,落实人才新政27条、人才22条、全球聚才10条、开放育才10条等重量级人才政策,实施“521”“115”人才计划,依托赛事平台形成了以高校系、阿里系、海归系和浙商系为代表的年轻化、高素质、有活力创新创业“新四军”,2021年省“万人计划”入选数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连续11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聚焦营商环境,率先建成商事登记“一网通”,形成“线下一窗、线上一网、一日办结、最多一次”改革模式。全国首创“亲清在线”平台,截至2021年底,累计改造上线政策499条,累计完成兑付资金160.2亿元,惠及企业33万家、员工101.8万人。聚焦政策端,完善“1+N”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先后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全国“双创”示范城的实施意见》及年度推进方案,明确创新创业平台提档升级、打造六大创新创业驱动引擎、建设100个创新创业基地等多项重点任务。

4. 全力拓宽“双创”金融赋能渠道。以杭州市创投引导基金为代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截至2021年底,创投引导基金累计批复子基金106支,批复规模262.88亿元,引导基金批复出资45.09亿元,财政资金通过引导基金放大了5.8倍。创投引导基金累计投资企业823个,其中杭州企业465个,投资金额占比达54.29%。杭州企业中有初创期企业334个,投资金额占比达62.69%。参股子基金所投企业中,当年有13家企业成功上市,累计有55企业成功上市。除创投引导基金外,还成立杭州银行科技支行、文创支行,设立全国首创的中小企业转贷引导基金,支持科技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截至目前,全市境内外上市企业数量达218家,成为北京、上海、深圳之后,第四个实现两百家公司上市的城市。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