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余姚松阳山海协作工程实施20周年。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两地始终把山海协作工作放在重点突出位置,聚力“项目援建、消费帮扶、文旅合作、产业合作、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全面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20年来,累计选派16名党政干部赴松阳县挂职交流,到位援建资金约7600万元,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含飞地)3个,消费帮扶约1亿元,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情同手足”的良性发展局面。两地山海协作工作连续多年在省市山海协作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
一、坚持多措并举,绘就共同富裕新蓝图
(一)突出项目开路,确保援建成效。按照“松阳所需,余姚所能”的原则,加强资金支持,全面推进项目援建工作。2016以来,累计落实山海协作援建财政资金1414.5万元,实施援建项目54个,有效提升了松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比如,2019年投入援建资金50万元,建成松阳县古市镇寺口茶青市场,改善了原先茶青交易市场“脏、乱、差”的局面,为附近八个产茶村提供了整洁、便利的茶青交易场所,为茶农提供农资、农副产品交易等集成服务,有效促进茶青产业发展。目前,市场交易火爆,年茶青交易量超4000吨,年交易额达两亿元以上,有效推进了富民增收。
(二)突出消费助农,拓展消费渠道。近年来,余姚在阳明古镇、家家福超市等区位条件好、人流量大的地区设立消费帮扶专区,积极做好消费帮扶定点企业认证工作,依托拼多多、美丽四明山等电商平台,大力实施消费帮扶,完善销售网点,拓展销售渠道,针对性解决松阳农产品“有口碑,没市场”的困境,松阳茶叶、香菇、香榧等“山珍”飞入余姚百姓餐桌,2021年松阳农产品在宁波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大关,有效助力松阳农户增收致富。
(三)突出文化惠民,深化文旅合作。充分依托松阳古村落、民宿等旅游资源,找准松阳文旅资源与余姚文旅市场的契合点,积极组织开展疗休养活动,签订《松阳—余姚职工疗休养战略合作协议》,互将对方视为职工疗休养首推目的地。2017年以来,累计组织5000余名职工赴松阳开展疗休养。2021年,宁波市赴松阳疗养人数达1.65万人次,同比增长近1倍,疗休养人数和经济收入均创历年新高。
二、坚持产业互促,培育山海协作新动能
(一)强化“飞地”引领,促进协作深化。两地始终把推进“飞地”建设作为山海协作的重点,切实抓紧抓实抓好“飞地”经济,在余姚市中意启迪科技城内建设“消薄飞地”和“产业飞地”,形成“双飞地”齐头并进的格局。“消薄飞地”由强村公司于2019年牵头48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投资3109.5万元建设,通过包租固定回报的方式分配投资利益。截至目前,园区已实现满租,累计返利达932.7万元,有效带动了48个经济薄弱村增收致富。“产业飞地”规划面积为1500亩,项目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方式推进,其中一期启动项目为年产2万吨的高端智能物流箱研发生产项目,建设面积为47.26亩,总投资2.35亿元,已于2021年11月开工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1.05亿元。“产业飞地”的签约时间和项目落地时间均位于全省前列。
(二)强化平台共建,拓展协作空间。2012年,松阳、余姚签约共建松阳-余姚山海协作产业园,经过10年的开发建设,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效果显著。目前,产业园开发土地面积7.1平方公里,入驻企业60家,其中规上企业16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57亿元、政府性投资21.93亿元,2021年,项目投资总额、工业总产值分别同比增长109%、420%,实现了产业合作质和量的双增长。目前产业园已成为松阳发展生态工业、建设智能制造新城的主战场,产业园的吸引力、美誉度不断提升。
(三)强化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围绕各自优势资源,积极组织互访交流,找准产业合作的切入点、契合点,实现协作共赢。近年来,余姚持续投入资金帮助松阳县古市镇八都村发展民宿、康养产业,直接带动村集体每年增收20余万元。同时余姚积极借鉴松阳县民宿发展经验,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在松阳挂职干部(时任余姚市副市长谢雅贞)的积极推动下,2016年乡伴树蛙部落项目实施(项目位于余姚市鹿亭乡中村村,占地约15亩,一期总投资2000万元)。2018年,拥有14间客房、一间三联书店的余姚树蛙部落开门营业,当年平均入住率达到95%以上。
三、坚持示范引领,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一)聚焦设施提升,推动基建提速。自2019年大东坝镇横樟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完成投资1952万元(其中余姚援建资金414万元),完成了综合休闲广场、饮用水达标提标、古驿道修建等基建项目,横樟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有了极大改观,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二)聚焦文化强村,打造廉政基地。依托横樟村“包氏祖居、清廉之地”品牌的古村文化。打造思廉堂、廉政道德长廊、包氏宗祠、半山民宿等节点,使横樟村一跃成为松阳主要的廉政教育基地,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资源,为党建、团建、旅游提供服务。2021年,横樟村累计接待游客约2万人次,实现村集体收入60余万元。
(三)聚焦产业富民,激发内生动力。通过两地结对捐助和技术帮扶,先后发展了特色水果园建设(种植蟠桃1000余棵、杨梅树700余棵)、上寮山香榧基地、中草药基地等产业项目。采取统一种苗、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等模式,在保障农户收益的同时,做大做强横樟村农业产业,持续带动村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