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推动工业经济稳进提质行动方案》系列解读二:把握“稳进”和“精准”两个关键词 推进工业经济稳进提质

发布日期:2022-04-12 来源:省发展改革委产业处 浏览次数:

工业稳则经济稳,工业进则经济进。近年来,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多变,缺工、缺芯、缺舱、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三缺一涨”,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与出厂价格指数“剪刀差”持续扰动企业生产经营,当前工业经济稳定恢复态势仍不牢固,工业平稳运行仍然面临一定压力。近期,经省政府同意,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浙江省推动工业经济稳进提质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是工业领域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务实行动,是工业领域缓解世纪疫情“灰犀牛”、俄乌危机“黑天鹅”两大风险的浙江方案。《行动方案》17条举措以及政策清单27项政策突出“稳进”和“精准”两个关键词,聚焦产业链、主体链、项目链、创新链、价值链、资金链、降碳链七条链精准施策,畅通流量循环,引导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绿色化转型,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发展。

一是“精准”稳产业链。产业链除险保安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产业链固链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完善标志性产业链“链长+链主”协同工作机制,动态培育“链主”企业5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180个。产业链补链方面,《行动方案》提出推进3个百亿级集成电路项目建设,争取2022年通过“国家窗口”指导的集成电路项目投资超350亿。实施“十百千”重大制造业项目计划。产业链赋能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实施数字赋能“626”行动计划。实施千亿数字化技术改造工程,每年实施5000项以上企业数字化改造重点项目,2022年新增“未来工厂”15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50家以上。财政资金支持方面,《行动方案》明确省级整合存量资金99亿元,全口径新增20亿元,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基金引导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全省政府产业基金计划投资400亿元以上,重点投向先进制造业领域。

二是“精准”活主体链。民营经济是浙江发展的金名片,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民营企业有活力,工业经济就有活力。激发民营企业活力方面,《行动方案》明确要求研究出台推动新时代民营经济新飞跃若干意见,培育更多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世界一流企业,支持民营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激发中小微企业活力方面,减税降费是稳信心、稳预期、稳经营最直接、最有力的政策举措。《行动方案》提出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政策延续实施6个月,“六税两费”减免政策扩大至全部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等,并要求各项政策直达快享、及早发力,力争为市场主体减负3000亿元,用真金白银为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纾困。保市场主体方面,《行动方案》提出迭代升级“双保”(保就业、保市场主体)融资常态化工作机制,扩大“双保”融资支持范围。

三是“精准”谋项目链。紧盯标志性产业链断链弱链环节,谋划招引项目是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重大举措。《行动方案》明确招引落地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00个左右、完成制造业投资6000亿元、工业企业技改投资3500亿元、新基建投资4000亿元等目标任务,并配套提出奖励省重大产业项目1.5万亩用地计划指标、腾出150万吨标准煤用能指标保障优质工业项目用能需求等7项要素保障政策,来保障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投资量拉动上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项目建成后将使产业链韧性增强。

四是“精准”强创新链。创新是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推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4家,新建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取全年新增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0家、重点企业研究院30家、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实施省重点创新项目100项、高新技术产品项目100项、首台(套)工程化攻关项目100项。

五是“精准”提价值链。价值链提升是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根本方向。品牌升级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实施品牌竞争力提升工程,每年培育“品字标”品牌企业300家、认定“浙江制造精品”200家,创建一批“名品+名企+名产业+名产地”的集群品牌和区域品牌。产业升级方面,《行动方案》提出继续创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围绕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培育一批“新星”产业群;研究制定推动“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打造未来产业高地的行动方案,2022年打造6个左右未来产业先导区。融合升级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健全两业融合创优制,深入推进两业融合试点,培育50个以上两业融合试点区域、100家以上试点企业。

六是“精准”畅资金链。资金链是产业链供应链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信贷支持方面,《行动方案》将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精准投放贷款,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作为重要的政策方向,提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做好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的接续转换,即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纳入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担保融资方面,《行动方案》明确鼓励政府融资担保机构为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支持,2022年省担保集团再担保业务规模达到800亿元,服务户数超10万户。风险分担方面,《行动方案》提出支持保险机构优化产品和服务,创新保险产品,加大企业风险保障力度;扩大中小微企业出口信保覆盖面,提高出口信保渗透率;鼓励各地对中小企业运用期货套期保值工具应对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给予适当补贴。

七是“精准”布降碳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针对工业领域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工业降低碳排放的路线图。能效标准引领方面,《行动方案》提出五大行业和数据中心企业限期分批实施改造升级和淘汰,力争到2023年重点领域达到能效基准水平产能比例达100%;对未达到基准水平的根据能效水平差距实行阶梯电价,加价电费用于支持企业节能减污降碳技术改造;对能效达到标杆水平的技改项目开辟能评、环评审批“绿色通道”。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行动方案》提出深入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加快建设国家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示范区;在国家化工、化纤、印染行业产能置换政策未出台前,暂缓实施3个行业产能置换,从严把关新上项目,对印染行业新上重大项目“一事一议”。能源结构调整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出台海上风电发展支持政策,大力推进“风光倍增工程”,2022年开工100万千瓦、并网60万千瓦;推进百个千亿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对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节能降碳改造等重大项目,指导及时开展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编制与报审;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纳入能耗总量考核。金融助力降碳方面,《行动方案》明确争取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落地,为碳减排成效显著的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稳妥有序推进绿色金融支持企业低碳转型,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工业绿色低碳领域;谋划建立绿色发展基金。

中央有部署,浙江见行动。“落实”二字,是工业经济提质发展的关键。当前,我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稳进提质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要坚持久久为功,精准领会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内涵,不断夯实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发展的各类基础条件。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