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现已全面投产并稳定运行,形成4000万吨炼油、420万吨乙烯、880万吨对二甲苯(PX)生产能力,标志着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以下简称舟山基地)率先建成国内最大、世界领先的炼化一体化基地。今年初,省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开展舟山基地建设评价。在近期组织的专家评审会上,院士专家对舟山基地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舟山基地对我国石化行业发展具有示范引领作用,体现了“浙江速度”。
一、看历程:历经“四大阶段”,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建成,舟山基地实现“5项首个、4个第一”。自2013年以来,历经谋划、审批、建设、运营四大阶段,召开了千余场论证协调会,推进实施了千余个清单事项。总体来看,舟山基地建设呈现“5项首个、4个第一”:一是我国首个、世界第二个“离岸型”石化基地。二是首个4000万吨级炼化一体化基地,推进速度国内第一,炼油、乙烯、PX等主要产品生产规模国内第一,炼化一体化率国内第一。三是首个投资规模超过2000亿元的石化项目,单体投资国内第一。四是我国首个民营控股、国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炼化企业。五是首个赋予打造绿色发展标杆的石化基地。
二、看成效:多项指标提前超额完成2025年规划目标,经济、社会、生态、改革创新“四大效益”凸显。舟山基地规划实施成效突出,“十四五”建设内容全部完成、总体布局优化实施、安全环保规划严格落实、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炼油、乙烯、PX产能和总投资等多项指标提前完成2025年规划目标。经济效益方面,今年1—10月,舟山基地完成投资348亿元,加工原油3048万吨,实现工业产值1949亿元,对舟山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为88%,有效带动全省石化产业以及交通、物流、商业等关联产业发展,并推动项目业主跻身世界500强。社会效益方面,舟山基地为我国重点领域关键材料原料供应提供有力保障。建设期间提供超8万个建设岗位,建成后直接创造超2万个就业岗位,为海岛县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生态效益方面,始终坚持“国际一流、绿色环保”理念,采用当前世界最先进工艺路线和技术装备,炼油、乙烯、PX能效优于全国能效标杆水平,生产过程绿色清洁。改革创新效益方面,对鼓励引导民营资本进入油气领域,激发石化产业创新发展活力,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同时,推动浙江自贸区探索油气全产业链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
三、看未来:持续发力打造“三区一高地”,争取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坚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民营、绿色、国际、万亿、旗舰”定位要求,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立足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突出“三区一高地”发展目标,即我国石化绿色低碳发展先行示范区、高端化工新材料集群发展引领区、石化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样板区、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坚持一体化、高端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推进舟山基地与宁波基地产业链联动和协同化布局,构筑有国际竞争力的宁波—舟山一体化石化产业基地。通过实施“存量减碳+增量近零+碳资源化”工程、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集群工程、创新中心和中试基地工程等,实现产业集群更加壮大、绿色发展更加突出、创新驱动更加显著、开放程度更加显现,成为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重要标志性工程、我国石化产业重要增长极和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