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深化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部署会,委托11家智库单位以摸清山区26县发展情况、基层创新、经验做法为重点开展了调研工作。调研结果显示,山区26县积极抢抓发展机遇,通过项目招引、创新赋能、动能转换、品牌育强、集约增效等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新枝”的同时,积极寻求新兴产业“结硕果”,体现出“小县城也有大梦想”的发展决心和信心。
强化重大项目招引,跑出发展加速度。平阳县紧盯高带动、高科技、高成长、高税源、高投资强度的“五高”项目招引落地,近三年累计招引10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3个、亿元以上项目68个,投资120亿元的正威(平阳)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中心项目正式落地。缙云县出台一套全生命周期闭环招商体系,近三年引进以生态工业为主体的大项目22个,落户全球药用玻管制造领军企业肖特高端玻管项目。天台县深入推进“凤凰行动”,通过“全方位引、全要素保、全流程抓”,使“上市好、好上市、上好市”蔚然成风,形成了8家上市、2家在会、一批辅导股改后备企业的“8+2+X”上市梯队。
强化改革创新赋能,升级产业新动能。龙游县联合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搭建特种纸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推动特种纸产业提质增效,在夹网成型技术、在线监测分析诊断、白水回用等技术攻关上已取得一批阶段性成果,拥有恒达新材、舜浦纸业、凯丰纸业等一批细分产品的领军企业。武义县大力开展建设用地赋能机制改革,通过实施容积率“上限改下限”、厂房“低层改高层”、用地“低效改高效”、厂区“花园改厂房”等举措,腾退盘活土地3471亩,规上工业亩均效益提升26.9%。磐安县以加快数字化中医药产业发展为核心,构建中药产业管理数字化平台,推动新城区千亩中医药健康产业园连片成型,获批全国首个中药材产业产地初加工和饮片生产一体化试点。
强化全域美丽提升,打造旅游目的地。仙居县以神仙氧吧小镇、古村古镇等文化资源为基底,发展旅游度假、健康养生、文化创意、耕读体验等特色功能,神仙氧吧小镇累计完成投资36亿元,先后获得“长三角最具魅力旅游特色小镇”、浙江院士之家称号。泰顺县依托14万在外泰商的资源优势,引导乡贤泰商带着项目、资源、技术返乡干事创业,近三年共招引矿坑冰城、墟里·徐岙底等项目回归47个,协议总投资649亿元,其中华东大峡谷氡泉旅游度假区总投资约166亿元,预计项目建成后年创税1亿元以上。松阳县探索“地方政府+村集体+村民+工商资本”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打造“原乡民宿+休闲农业+古道健身”“民宿+写生”“民宿+博物馆”“民宿+网红书店”等旅居综合体,全县流转老屋184幢,120多个村植入民宿、游学、文创等新型业态。
强化生态优势挖掘,擦亮特产金招牌。景宁县将惠明茶产业作为特色主导产业进行培育,拥有已通过有机认证企业3家、无公害茶园认证企业(合作社)99家、取得SC认证茶叶企业14家,2020年茶叶生产总产值达4.75亿元,带动就业人数超过4万人,将近86%的畲族人民将惠民茶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庆元县通过树品牌、强创新、促开放,推动“中国香菇城”向“世界香菇城”挺进,目前全县拥有食用菌企业(含合作社)385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出口企业16家,香菇全产业链产值49亿元,菇农年人均收益2.6万元。开化县成立钱江源国家公园绿色发展协会,推动“钱江源国家公园”集体商标注册,提升“钱江源国家公园”品牌价值和生态农产品附加值,打造钱江源区域公用农特产品品牌,力推高端茶、身份鱼、有机蜜、放心油、文化根等系列产品。
强化资源要素集聚,提升总体竞争力。淳安县按照“资源效用最大化、产品发展差异化”原则,大力推进水饮料产业有序发展,整合培育有优势、有潜力、有市场、有前景的水饮料中小企业,完成千岛湖啤酒、农夫山泉等水饮料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建设,预计2025年打造年产值两百亿规模的绿色水业基地。云和县走出了一条人口、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的山区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全县近40%的农民下山转移、70%的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80%的人口集中在县城居住,实现96%的企业集聚在县城发展,木制玩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被誉为“中国木制玩具之乡”“中国木制玩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