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嘉兴经开区秉承“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业帮扶原则,积极引导本地优势产业赴对口地区开展投资兴业,参与多种形式产业交流合作,逐渐形成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在助推山区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坚定迈出具备经开特色,共建共富的新步伐。
一、布局茶农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一是因地制宜,打响品牌。茶叶是松阳县水南街道横山村的主打农产品之一,但以往以农户自营为主,茶叶生产、加工、销售过程较为分散,也没有形成特色品牌。2020年起,嘉兴经开区总计投入240万元,同松阳县在横山村合作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点,因地制宜,积极发挥产业协作优势,帮扶打造茶叶加工示范基地,以横山村经济合作社为主体,整合茶叶生产、收购、加工、行销一条龙模式,提升产量,严控质量;同时,依托村内百年古茶树茶叶为特色产品,合作社成功注册“水南横山”品牌商标,目前首批水南横山土茶已上市销售。通过确立以茶产业为主导,农文旅一体的发展模式,为乡村建设带来全新面貌。
二是推广发力,打开销路。发挥嘉兴经开区各类交易市场和展销平台优势,支持“水南横山”品牌旗下茶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今年9月,横山茶、百花蜜、茶叶熏腿等当地产品参展2021嘉兴现代生活博览会山海协作展区,获得良好反响。扩大消费帮扶力度,发动区内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采购,进一步助力茶品牌打开销路,变消费潜力为增收动力,在丰富嘉兴经开区人民物质生活的同时,实现两地共赢。
三是强化培训,打造团队。嘉兴经开区通过“送教上门”,同松阳县携手举办茶农电商营销、直播“带货”、创新创业技能培训,除通过微信、钉钉在“在线”开课外,还安排行业专家、国家人社部网络创业培训师等赴松阳开展线下培训班,两年来已有多个批次共计600余名茶农接受了培训。在为茶农带来最实用的“干货”知识的同时,助力打造网络销售和直播售货队伍,实现“产业兴旺、茶农增收”目标。
二、关注产业引育,强化“飞地”造血
一是共同谋划,搭建共富载体。嘉兴经开区与松阳县立足优势资源,积极打造互利共赢、共同富裕的合作载体,2019年起谋划打造嘉兴—松阳山海协作“飞地”产业园,产业园占地58亩,总投资约2亿元,主要建设6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松阳县98个行政村出资参与项目建设,建成后通过产业引育和盈利分成,将有效推动松阳县产业转型升级和当地村集体经济的消薄发展。
二是完善机制,加速项目推进。为解决“飞地”项目建设过程中问题堵点,嘉兴经开区确立了由分管领导牵头抓、责任部门联合会商常态抓的保障制度,举全区之力补强对产业园用地、人力、资金、政策的多维度保障支持。通过加大审批支持力度,增大流程弹性,确保项目各施工阶段有序开展。松阳县派驻“飞地”工作专班,与经开区各职能部门细致对接,合力加快建设进度。目前产业园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累计完成投资超1.7亿。
三是联合招商,促进长效提升。通过双方联合招商机制,在产业园建设阶段同步启动招商工作,强调产业规划与精准招商“两手抓”,同时量身定制《“飞地”产业园项目招引准入工作操作办法》,实现源头准入与政策引流“两促进”。
在嘉兴经开区10与18日第七届“携手共进、合作共赢”国际经贸洽谈会上,产业园首个亿元以上招引项目——创新型医疗器械项目成功签约,项目投资1.5亿元,建成达产后年销售额不低于4亿元。随着“飞地”经济的稳步起航,将进一步强化松阳县域经济造血能力,加快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助推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产业引路,扛起共富担当
一是引导产业有序梯度转移。嘉兴经开区积极发挥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高端食品等领域的产业优势,鼓励本地企业到对口地区开展产需对接、产用结合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2020年以来已组织多家区内企业赴松阳县等对口地区考察,举办产业洽谈,签订企业间合作协议,推动双方产业人才技术交流和优势资源互补。截至2021年9月,实现赴山区26县产业合作到位资金超2.3亿元。
二是缔结常态化纵深合作关系。自2019年双方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持续加深互动交流,通过“年度互访、联席会议、全面结对”三大机制,逐步构建多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模式,通过互派挂职干部、开展人才培训等形式,强化两地干部双向互动。不断强化在产业对接、平台共建、乡村振兴、人才协作、社会事业等全领域的合作。
三是坚持强化高站位使命担当。在建党百年新起点,我省开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时刻,作为诞生在红船旁的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将进一步肩负起国家级开发区改革创新试验田的历史使命和红船护旗手的政治担当,继续与松阳开发区紧密携手,共念“山海经”,共奔“富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