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丽水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全市农业经济实现了从传统粗放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的历史性转变,农村发展实现了从环境整治到美丽乡村的历史性蝶变,农民生活实现了从基本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跃变。
一、立足高质高效,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硕果累累
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建成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9个、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100个,成为浙江省3个整市制创成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之一。打好“山系”品牌组合拳,2020年“丽水山耕”农产品销售额108.5亿元,溢价率达30%,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排行榜首位;“丽水山居”成为全国首个地级市民宿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景”已形成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23家、省级旅游度假区6家;开发出以缙云烧饼为龙头的“丽水味道”特色小吃产业,发布了遂昌长粽、缙云爽面等处州特色小吃团体标准。
二、对标宜居宜业,最美花园乡村建设成绩斐然
持续深化“千万工程”,科学构建“花园乡村”建设目标体系、工作体系和政策体系,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458个、美丽乡镇12个、美丽乡村风景线12条、美丽宜居示范村26个,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省级样板8个、景区镇20个、景区村200个,2021年重点启动第一批57个精品花园乡村微改造,市委书记胡海峰在2021年全国两会专访时发表《书写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将丽水花园乡村创建推向全国。
三、弘扬特色文化,乡风文明建设蔚然成风
注魂发展红色基因,大力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累计创成红色示范乡镇(街道)28个、红色示范村87个、农村文化礼堂1188家。传承提升农耕文明,推进“拯救老屋”三年行动,总结提炼50余个典型案例和实践经验。切实丰富农村文化,开展“村民唱村歌”、“春泥计划”等活动,乡村春晚成为丽水首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占比72%,小康体育村提升工程全面完成。
四、着力治理创新,善治乡村建设高标准推进
强化党建引领,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创新采用“张榜招贤、揭榜挂帅”等做法得到省村社换届办、省督导组充分肯定。积极培育乡贤会、律师妈妈法律服务团等自治组织,打响“平安丽姐”品牌。《“民情地图”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等案例列入浙江省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项目,累计建成省级民主法治村170个、善治示范村162个。实施“红色领航、村格联心”工程,建成矛调分中心41个,全科网格建设达标率92%。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初步形成。
五、落脚富裕富足,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聚焦重塑新型城乡关系,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20条政策举措。2020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37元,同比增长7.8%,增幅全省“十二连冠”;低收入农户收入12394元,同比增长15.5%,增幅全省“五连冠”;“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以下情况、集体经济薄弱村、低收入农户零就业家庭实现“四个清零”;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05;丽水5方面创新做法入选浙江精准扶贫十大案例,丽水市入选“202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特别贡献城市”。
下一阶段,丽水市将继续贯彻落实新时代浙江“三农”工作“369”行动,以打造全国领先的品质农业示范区、花园乡村先行地、共同富裕幸福园的奋进姿态,争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排头兵、打造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山区样板。
丽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