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杨梅”经济,兰溪市三十年如一日,以一棵“杨梅”为载体,从一产科学种植、二产深加工到三产流通销售,以及全域美丽农旅,全产业链全过程全方位开展持续对杨梅扶持和培育,打造成功兰溪杨梅红天下,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综合效果。目前,我市种植杨梅7万亩,形成“五十里杨梅长廊”,产量约4万吨,产值超4亿元。走出了一条推进乡村振兴的好路子。
一、主要成效
兰溪杨梅先后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全国十大精品杨梅金奖、浙江省十大精品杨梅、浙江省农业之最杨梅擂台赛冠军、浙江名牌和浙江省著名商标等,绿色食品认证面积1.7万亩,正积极创建国家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2020年兰溪市马涧镇列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浙江省杨梅科技园创建,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杨梅之乡”;2021年兰溪市马涧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成功列入第三批省级示范园创建名单。
二、主要做法
(一)科技创新,政策引导,促进一产加速发展。
1.不断优化杨梅品种结构。2016年、2020年浙江农业之最杨梅擂台赛上,兰溪选送的东魁和荸荠种连续两届双双夺得冠军,2020年以可溶性固形物15.5%打破原有记录,成为浙江省最甜杨梅。其后又与省农科院合作,选育出“早佳”品种,该品种成熟期早、果大、结果性好,成为杨梅品种里的新星。
2.不断创新杨梅种植技术。一是推广杨梅标准化种植,编制杨梅优质高效生产模式图,推广测土配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的应用。目前,已实现杨梅测土配方施肥4.3万亩、病虫害绿色防控3.5万亩。二是开展大棚促早技术示范,目前已有大棚促早栽培面积1200多亩,是省内最大的杨梅大棚促早栽培基地,大棚杨梅的成熟期比露天种植提早15天,并有效解决了梅雨期落果严重等问题,丰产稳产,商品果率达到80%以上,亩均受益达到3万元以上。
3.不断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一是出台《兰溪市扶持设施农业发展实施办法》,有效促进各类政策和项目向杨梅产业发展倾斜,鼓励杨梅设施栽培发展,如,杨梅避雨设施的标准为6000元/亩。二是加强基地示范,根据杨梅产业布局特点和自身情况,在“五十里杨梅长廊”沿线的杨梅专业村建立示范基地6个,推广杨梅专用肥、绿色防控等技术。三是运用数字农业平台,对杨梅基地进行全程电子监控。去年开始,兰溪实施杨梅品控溯源增信体系建设,实现了杨梅源头可追溯、信息可存储、身份可查询、责任可认定、产品可召回的合格证制度。
(二)传统+创新,企业+农户,不断拓展二产产业
1.企业化运作传统产品。杨梅产品的生产加工逐渐从散户到企业进行转变,一改原来果农土制散装的现状,通过注册企业,标准制作,统一包装,使传统产品得到优化和创新,增加了杨梅产品附加值。杨梅干、杨梅酒、杨梅罐头等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年加工量达到了6000多吨。如“兰溪市屠妈妈食品加工坊”获得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名特优食品作坊”认定书,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到俄罗斯
2.拓展杨梅深加工产业。年生产能力3000吨的奉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杨梅汁浓浆生产线的运行,企业+农户的模式有效带动当地杨梅种植户增加收入,增加了本地杨梅销路,延长了杨梅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一是奉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与当地农户签订杨梅鲜果收购协议,保底价3.8元/斤,有效解除当地杨梅种植户销售难顾虑。二是企业现有员工40多名,员工平均年收入5万余元,有效吸收当地富余劳动力。三是加大力度招引果汁加工企业。2020年,我市新引进了浙江兰森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日远食品有限公司两家年产3000吨以上的果汁加工企业,延长水果产业链。
(三)线上+线下,多措并举,形成三产融合发展
1.农旅结合提高经济效益。完善完善杨梅种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农家乐、观光亭等设施,2020年,以马涧、下杜、马坞、蒋坞、西湖等5个杨梅主产村的十公里环线提升为重点,打造“产业、科普、互动、采摘观光”为一体的杨梅风情园。今年杨梅节期间累计接待游客30万余人次,增加杨梅销量的同时,带动周边餐饮住宿快速发展,实现增加经济效益8000余万元。
2.电商促销。在解决杨梅冷库保鲜、真空包装实现长途运输的问题后,依托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实现杨梅销售线下线上相结合。去年开始,兰溪携手 “土冒网”“淘宝网”等众多电子商务平台,与顺丰速运、邮政速递等物流公司签订战略协作协议,24小时内将“娇贵”的杨梅通过电商平台和物流配送至全国各地。今年杨梅节期间,兰溪电商销售杨梅鲜果数量达28万票左右,同比增长42.88%。
兰溪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