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县创新实施“山海协作+”合作模式 念好新时代“山海经”

发布日期:2021-10-26 来源:省发改委地区处 浏览次数:

近年来,泰顺县始终把鹿城—泰顺山海协作作为补齐山区发展短板、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探索共同富裕路径的重要抓手。特别是今年以来,该县聚焦“飞地”合作、平台打造、民生共享、机制创新,推进“山海协作+”合作模式,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山海协作升级版。截至目前,两地共达成“山海协作”项目43个、完成投资28.67亿元,落实帮扶资金2285余万元;2021年7月,鹿城—泰顺山海协作入选省共同富裕典型案例。

一、聚焦“飞地”合作,协作范围从扎根温州向着眼全省拓展

一是抓住历史机遇,明确发展思路。在全省相继出台《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山海协作“飞地”高质量建设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后,抢抓支持山区26县发展、山海协作对口帮扶等政策窗口,系统性梳理指标体系,明确年度山海协作工作目标与任务,着力推动山海协作工程迭代升级。如该县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强村富民“三百行动”计划 加快推进共同富裕的意见》《鹿城—泰顺总部创园招商办法》等政策。

二是正视发展短板,优化“飞地”布局。针对山区县产业基础薄、体量小、技术缺、资源少等老大难问题,积极向上对接沟通,着眼在杭州滨江区、海宁经济开发区、嘉善经济开发区等地选址建设山海协作“飞地”,争取纳入省级“飞地”名单。同时,与瓯江口管委会签订产业“飞地”协议,开展产业“飞地”谋划工作,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争取更大支持。截至目前,该县在与鹿城区原有结对帮扶关系保持不变的基础上,新增杭州市滨江区、海宁经济开发区、瓯江口管委会作为新的支援地。

三是强化项目招引,打造“飞地”标杆。依托鹿泰总部科创园平台,两地共同制定招商办法,吸引一批在外温商、泰商企业总部回迁、税收回流,招引一批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项目落地,联合打造集总部办公、研发、展销、金融、商贸、产业孵化、互联网大数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飞地”园区,探索走出“研发孵化在鹿城、产业落地在泰顺”的“飞地”合作新路径。截至目前,该园区已招引入驻企业20余家,预计年总产值达20亿元以上、创造税收1亿元以上。

二、聚焦平台打造,产业支撑从一产独大向三产融合推进

一是搭建产业发展平台,畅通产业发展通道。鹿城、泰顺围绕生态旅游产业开发,在泰顺廊桥—氡泉省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山海协作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平台,组建成立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管委会与产业园开发公司,重点发展生态旅游、文化创意、养生养老等产业,全力激发发展新动能。截至目前,该产业园已成功签约玄女大瀑布、蝴蝶花海、马术俱乐部等10个旅游产业项目,总投资额达40亿元。2020年,泰顺—鹿城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建设实践案例荣获全省山海协作升级版“最佳实践案例”。

二是搭建农产品展销平台,畅通农特产品出山通道。针对泰顺猕猴桃、三杯香、东魁杨梅等优质农产品产销脱节、难卖高价的情况,该县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线上与“老供销”、鹿城供销、“瓯越鲜风”等云店达成供应链合作,开展直销与直播带货活动;线下在鹿城天雷巷农贸市场成立泰顺农产品直销中心,实现“农业+互联网+市场”深度融合。截至目前,该中心汇集供货合作社49家、泰顺特色农产品180余种、总销售额达1000余万元。

三是搭建旅游推荐平台,畅通游客进山通道。依托鹿城区位优势与广阔市场,合作推进文旅业态创新与营销推广,推出山海协作旅游精品线路,举办“山海协作旅游惠民月”活动,打响“走走泰顺,一切都顺”旅游新IP,促进泰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两年来,该县共吸引超1435万人次游客,实现旅游综合产值超94亿元。

三、聚焦民生共享,公共资源从“一枝独秀”向“多点开花”延伸

一是创新“互联网+义务教育”5G 同步课堂,推进高质量教育帮扶。率先探索“互联网+义务教育”5G 同步课堂,在山海协作学校累计开设同步课堂 1300 余节、覆盖师生超 4 万人次。同时,深化“线上+线下同步教研”,累计开展各类网络教研 800余课时,线下相互“轮岗”教师达 40 人,部分两地优秀教师共同撰写的案例入选“互联网+义务教育”专题省级典型案例。相关做法获得中央媒体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7 家央媒和 2家省媒在 7 月 16 日进行了实地采访报道。

二是创新“全院托管+瓯越名医”医疗联合体,推进高质量

医疗帮扶。该县两家公立医院分别与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建立全院托管合作模式,通过实施三大医疗救治中心、三大医技共享中心、两项管理能力提升、自选项目支援等“3342X”项目,将市级“龙头”医疗资源全方位下沉至县级。同时设立瓯越名医工作室,建立师带徒培育机制,培养一批本土“名医专家”。截至目前,已建立全面托管合作 2 家,成立瓯越名医工作室 18个,专家下乡共 500 多人次、接诊人数达 6 万余人次。

三是创新“名家采风+集合展示”推介模式,推进高质量人文领域帮扶。创新实施山海协作文化宣传帮扶,邀请省、市知名作家、画家深入泰顺采风,全面挖掘泰顺风情、文化、风景和鹿泰山海协作典型案例。通过名家作品成果展、新闻高频宣传,以全新形式、全方面角度展示泰顺新形象。如温州知名油画家钢笔画家麦浪深入泰顺采风,创作《笔尖上的泰顺》系列钢笔画 100 多幅,在多家知名媒体、公众号刊发,成为朋友圈、微博爆款和热搜,每篇阅读传播量均超过 10 万+。

四、聚焦机制创新,工作动能从自力更生向“双边造血”转变

一是建立项目清单机制。将山海协作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30项任务看落实”“20个专班大推动”“‘六重’清单看落实”等任务中进行常态化督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月现场督查。同时,建立山海协作项目清单,对山海协作9大领域43个项目实施“一周一协调”“红黄蓝”三色预警管理,确保山海协作项目提速提效。

二是建立“三供三保”机制。建立“飞地”平台“三供三保”共建机制,即由泰顺县提供土地指标、资金投入、建设管理,鹿城区强化落地、招商、收益保障。如两地联合打造鹿泰总部科创园,鹿城专门提供七都岛13.2亩土地,由泰顺拍得并抽调专业技术人员负责项目建设管理,鹿城将土地出让金全额返还泰顺用于该项目建设。

三是建立强村富民机制。鹿城—泰顺山海协作融合两地帮扶力量,创新实施村集体抱团投资“飞地”项目,项目收益逐步上浮至10%。同时,谋划实施218个村投资鹿泰总部科创园项目、52个村投资泰顺—重庆总部科创园项目、31个村投资泰顺—福建御风集团水电站项目、10个村投资泰顺—鹿城山海协作优质农特产品直销中心项目等跨省、跨县“飞地”合作项目。截至目前,多地合作已有311个村抱团、总投资额达1.15亿元,每个村集体平均收入增加5万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