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文红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第145号提案《关于我省推进数字化改革的建议》(以下简称《提案》)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并会商省委改革办、省经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省大数据局,现答复如下:
数字化改革是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是解决通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船”和“桥”问题,为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根本动力。您在深入思考和实践基础上,从数字化改革总体目标取向、数据资源支撑、数字化生活改革、发展信创产业、数字乡村建设、未来社区数字化建设等多个方面,提出一系列意见建议,切题准、维度全、建议实、质量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建设性,对我们下一步深入推进数字化改革特别是数字社会系统建设,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一、关于推进数字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取向
2月18日,省委召开数字化改革大会,全面部署数字化改革工作。根据《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我省数字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按照“一年出成果、两年大变样、五年新飞跃”的要求,聚焦 “应用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推动各地各部门各系统核心业务和重大任务流程再造、协同高效,构建整体智治体系,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瓶颈,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加快实现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全球数字变革高地,努力使数字化改革成为“重要窗口”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具体节点目标是,到 2021 年底,初步构建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5个综合应用实现功能全上线、省市县全贯通,初步建立数字化改革的内涵、目标、思路、举措、项目等理论体系,初步建立数字化改革平台技术支撑、业务应用管理、数据共享开放、网络安全保护等制度规范体系,初步形成党政机关科学决策、高效执行、有力监督、精准评价的整体智治体系,基本建成“掌上办事之省”“掌上办公之省”“掌上治理之省”。到 2022 年底,数字化改革总门户和 5 个综合应用高效运行,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发展动力更加强劲,数字化改革理论体系和制度规范体系更加健全,全面建成“掌上办事之省”“掌上办公之省”“掌上治理之省”。到 2025 年底,全面形成党建统领的整体智治体系,数字化改革理论体系丰富完备、制度规范体系成熟定型,基本建成全球数字变革高地,数字化改革成为“重要窗口”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我省在数字化改革目标设定和推进过程中,特别注重管用好用的效果导向,坚持问需于民、问需于企,从需求抓切入点,从社会、企业和群众的需求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管理质量和治理效率,提升使用者的体验感、获得感、认同感。
二、关于构建数据资源支撑的数字化改革基本框架
我省在推进数字化改革过程中,突出数据资源支撑和数据共享。一是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根据省数字化改革“四横四纵”总体要求,遵循“一体化架构、差异化定位、多层级赋能”基本原则,统筹建设省市县三级公共数据平台,汇聚全省数据、共享国家数据,共同支撑省域、市域、县域治理现代化,为全省数字化化改革和省域治理现代化提供数据支撑。加强数据编目归集,基于省公共数据平台,已编制目录74355类数据144.3万项数据项,按照“因需归集、应归尽归”原则,累计归集数据593亿条。统一建设人口综合库、法人综合库、电子证照库、信用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库等五大基础库。加快省域治理专题库建设和地市数据仓建设,推进教育、社会救助、法律服务、社保就业、生态环境、城建住房、交通出行、文化旅游和医疗卫生九大领域专题库建设。二是推动数据共享开放和应用。积极推动公共数据共享,数据共享接口累计调用145.6亿次。围绕政府履职的5大领域和政府运行,以数据共享促进业务协同,建设一批多业务协同应用项目,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依托国家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累计调用国家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信息、人口基础信息、企业基本信息等国家数据接口6.4亿次,积极推进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快数据开放和创新应用,基于省公共数据平台,已建成1套数据开放目录、1个数据开放网站。全省开放公共数据集9873个,开放数据21.3亿条,成功举办2020浙江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从需求侧推动数据开放,共收到参赛作品993件,积极挖掘一批群众获得感强、社会效益明显、促进治理效能提升的优秀应用。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相关要求,构建以数据资源为支撑的数字化改革底座,进一步加强数据共享开放和应用,为推进我省全面数字化改革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三、关于加快数字化生活改革,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数字社会系统是数字化改革五大综合应用之一,是以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和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导向,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依托全省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和城市大脑,将12个社会事业领域跨部门多业务协同应用落地到未来社区、乡村服务等社会空间,为社会空间所有人提供全链条、全周期的多样、均等、便捷的社会服务,为社会治理者提供系统、及时、高效的管理支撑,为企业等第三方机构提供能开放、可赋能的数据、应用和模块,让社会变得更公平、更安全、更美好、更有温度。
我委在牵头推进数字社会系统建设中,特别注重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认同感”“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等作为立足点与出发点。比如,通过“恳谈会+未来社区数字社会大家谈+广泛征集地方需求”等层层问需,梳理出1810项需求清单,高频需求集中在医疗、文化、养老、教育、救助、就业、未来社区创建等方面,重点包括民生小事办理类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类等,围绕高频共性需求,目前形成了41个高频需求的多跨场景,特别是“智慧医疗”多跨场景落地未来社区、“社区文化”多跨场景落地未来社区、民生“关键小事智能速办”多跨场景、“浙里智惠·基本公共服务”多跨场景4个重大应用。再比如,通过组织开展数字社会“揭榜挂帅”路演活动,让群众代表现场观摩点评,推动数字社会多跨场景应用加快落地,确保为民所用、为民好用。
此外,为着力破解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我委牵头制定了《浙江省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6月28日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实施(浙政办发〔2021〕39号),系统提出了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举措,切实让老年人享受数字化改革便利,获得了社会公众特别是老年人群体的普遍欢迎。近日,省卫生健康委牵头对我省预约诊疗服务平台进行适老数字化改造,对老年人掌上预约挂号的流程进行重塑,面向全省发布预约挂号“关怀版”应用,受到老年用户欢迎点赞。7月8日,阿里巴巴支付宝全量上线“长辈模式”,除了字体图标加大、操作页面简化外,还去除了一些老年人不常用的功能及营销推送,65岁以上老人使用可一键直达人工服务,深受社会欢迎。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为导向,更加突出管用实用好用,加快推进民生“关键小事智能速办”、 “浙里智惠·基本公共服务”等重大应用上线,更好推进数字社会与未来社区等社会空间融合发展,扎实推进数字社会门户规范化一体化建设,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真正让数字化改革给群众带来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
四、关于构建以信创为基础的数字化改革底座
我省在推进数字化改革中,高度重视发展信创产业。一是加强政策支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等文件要求,我省积极指导和服务领军企业参与国家组织的重大科技专项,截至2020年,我省共承担国家01-04科技重大专项共110项,获中央财政资金计划约14.3亿元,在推进我省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行业应用、系统软件产业生态构建和高端装备研发及进口替代等创新突破与产业化发展上取得了较好成果。二是加强产业平台建设。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信创产业发展,金华龙芯智慧产业园、温州长城自主创新基地、湖州超越数控华东基地等信创基地相继落地,浙江省信创联盟、金融业信创联盟、浙江省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光合组织浙江分会等生态持续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下一步,我们将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支持,以浙江省信创适配中心为基础,形成“1+5+N”体系化综合支撑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持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省级专项资金,积极推进关键卡脖子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进一步完善信创生态,深化产业基地建设,持续做好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工作。
五、关于数字乡村建设
近年来,我省数字乡村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总体上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一是初步搭建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依托浙江省电子政务云,在原有农业云平台的基础上,建设完善1个大数据中心,梳理出10大类数据资源库,初步建成66个专题数据库,包含近2万个数据字段和7亿条数据。初步建成1张全域地理信息图,全省农业规模主体、海洋渔船、农业“两区”、物联网基地等可以在一张三维地图上展示。建设优化1个数字化工具箱,开展农业主体等数据标准规范建设和地图标准工具研发。整合完善5大领域业务应用系统,业务应用系统由原先101个整合到42个。开发推广“浙农码”,目前已在渔业、畜牧养殖、农产品追溯、精准扶贫等领域试运行,实现“一站式”“一对一”的信息聚合和功能服务。二是乡村公共服务在线化不断丰富。实施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示范提升工程,推动益农信息社可持续运营,深化农民信箱应用,发展实名注册用户292万,累积发送个人短信136亿条次、邮件76亿封,打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细化“最多跑一次”事项子项173项,梳理出公共服务事项135项,省本级网上办达100%,平均审批时间缩短至4.2个工作日。三是乡村治理数字化积极探索。搭建省级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框架,集成包括农村自然资源管理、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农村宅基地管理、村情村貌、乡风文明治理、村务管理、农村党建、村民服务、应急管理等10大功能模块,推进德清、平湖等有条件的村接入平台先行示范。稳步推进4个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和15个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市、县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进“三农”数字化改革工作落地落实,迭代优化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推进数字农业园区和数字农业工厂建设,推广应用“浙农码”,出台全省数字乡村建设“十四五”规划,指导地方加快打造规范高效的应用集成体系,奋力打造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浙江样板。
六、关于未来社区数字化建设
我们在数字社会建设中,高度重视与未来社区的一体化推进,“提升未来社区智慧服务应用”是数字社会系统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今年5月,经省政府同意,我委会同省建设厅联合公布了2021年未来社区创建名单90个,采取创建制方式推进未来社区建设,构建了未来社区和数字社会一体化建设新路径。一是加快推出未来社区数字化系列标准,编制了《未来社区数字化总体框架》《社区智慧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指引》《数字社会未来社区智慧医疗实施指南(1.0版)》等7个规范。二是推动30个“邻系列”应用上架未来社区服务应用商城,完成了12家服务商对接,构建了第三方参与未来社区和数字社会建设的良好生态,方便全省未来社区“快速而低成本”推广应用。三是率先推动“智慧医疗”“社区文化”两大场景落地未来社区。“智慧医疗”通过远程问诊、现场坐诊、AI诊疗等手段,为未来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智慧化医疗卫生服务,先行打造“智慧健康站”、老年人“两慢病”服务和健康银行等3个子场景;“社区文化”依托邻里中心、社区礼堂、幸福学堂等线下公共文化空间,使社区居民更便捷高效地听到权威信息、享受公共服务、接受文化熏陶、提升文明素养,先行打造家头条、邻里帮和文E家3个子场景。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数字社会和未来社区一体化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更多跨部门多业务协同应用场景落地未来社区,不断丰富未来社区数字应用场景,把未来社区建设成为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省数字化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以后能一如既往地关注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建议。
联系人:周文;联系方式:0571-87054875。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