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组:
贵单位在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助力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第13号提案)收悉。该提案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以下简称“两业融合”)发展态势认识到位、问题剖析精准,所提对策建议中肯可行、针对性强,对于我们推进两业融合发展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性。作为此提案的主办单位,我委十分重视,多次开展实地调研,组织问卷调查,邀请两业融合企业召开座谈会,并结合省经信厅、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金融办)、省大数据局、浙江省税务局等单位的会办意见,认真研究讨论,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两业融合发展具备良好基础和先发优势
(一)我省制造业进入高质量发展关键期。经过长期以来的快速发展,我省制造业规模整体已位居全国前列,特别是近年来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八大万亿产业扶持培育,已经在信息经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化工新材料等行业的制造领域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2019年,浙江省规上工业总产值16157亿元,居全国前列,全省已拥有年产值超千亿集群10个、超百亿集群80多个。但制造业“大而不强”、发展质量不够高的问题依然突出,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依然较为紧迫。今年以来,我省召开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先后发布了《制造强省建设行动计划》《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随着制造业进入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对发展效益要求不断提高,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也日趋旺盛,尤其对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服务等需求旺盛,这将极大地拉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促进两业融合。
(二)我省拥有良好的现代服务业支撑。我省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等政策文件,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杭州、宁波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促进我省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行业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2019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368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4%,这为两业融合发展提供更好支撑。
(三)我省具备较好的发展条件和工作基础。一是出台了一批促进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加快我省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我省已先后出台《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江省共享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浙江省“互联网+”行动计划》等一批政策文件,大力支持发展“制造+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有力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2019年,我省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25.7%,已成为两业融合发展的主阵地。二是形成了一批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单位。2018年,我省68家企业入选工信部公布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名单中,总数列全国第三。2019年2月底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实施《浙江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试点工作方案》,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突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率先启动开展省级两业融合试点建设,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等51家获评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今年以来,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波北仑区、杭州网易严选贸易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成功申报列入首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国家试点。三是涌现出了一批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随着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互联网+”行动、共享经济发展行动等深入实施,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信息技术与各行业正加速融合,新业态、新模式走在全国前列。以阿里“淘工厂”、生意帮为代表的制造共享平台,促进了全产业链“微笑曲线”加快形成,形成了设计研发、电子商务、营销管理等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精准对接,协同效益逐步显现。曹操出行实现了吉利集团从汽车制造商向汽车共享出行服务商延伸,目前曹操出行已成为国内B2C网约车行业引领者,截至2020年6月,已在全国55座城市上线运营,日需求单量近200万。CDMO、CMO、CRO等新模式的创新发展促进了医药制造企业向医药研发外包与服务的拓展,比如九洲药业旗下的博瑞制药拥有三个研发中心和两个产业化基地,提供新药临床前药学研究、临床及各阶段原料药工艺研发和生产到商业化生产的全业务链。以网易严选为代表的平台型企业,通过发挥其整合资源、集聚企业的优势,构建起以平台型企业为中心、众多企业参与的产业生态圈。
二、我省两业融合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从全球来看,当前,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新技术革命孕育着新产业、新业态,产业边界日趋模糊,产业交叉渗透、融合共生现象不断涌现,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发达经济体的实践证明,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是抢占价值链高端的有效途径,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势在必行。
从全国来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2018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2019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2019年11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细化明确两业融合发展的重点方向和具体要求。与此同时,去年以来,江苏、河北、河南等兄弟省份纷纷启动两业融合试点建设工作,两业融合正在成为经济高质量新阶段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从我省实际看,诚如委员在提案中所言,尽管当前我省两业融合发展态势良好,但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认识层面,全省上下尚未形成发展两业融合的强烈共识和强有力的支持政策;供需层面,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需求不足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不足并存,浙江服务业占GDP比重、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距离发达国家“两个70%”的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体制机制层面,在市场准入、技术应用场景、数据开放共享和安全保护以及现有的土地、人才、税收等等制度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或制约。为此,在建设“重要窗口”的新征程中,迫切需要我省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强优势,加快推进两业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两业融合发展水平。
三、下一步我省推进两业融合发展的重点工作
下一步,抢抓“窗口期”机遇,结合委员所提的意见建议,我们将把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顺应技术革命、产业变革、消费升级趋势,按照“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发挥浙江数字经济发展优势,推动先进制造业服务化、现代服务业制造化,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引领区,推动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顶层设计和整体推进,加快制订出台我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一是凝聚一个思想共识。进一步高度重视两业融合发展,树立融合发展的新理念,充分认识两业融合发展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并将两业融合发展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十四五”规划中去,形成全省上下抓融合、促融合的浓厚氛围和工作局面。二是出台一个工作指引。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省产业特色和工作实际,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加快研究制订推动我省两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科学提出思路目标、典型路径、重点领域、主要任务以及保障举措等,形成未来一个时期我省两业融合发展的工作指引和行动指南。三是完善一个工作体系。坚持体系化工作思路,推进设立省市县各级两业融合工作专班,形成高效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建全配套的体制机制,建立相关统计制度,增强土地、金融、财政资金等支持政策,不断完善目标、工作、政策、评价“四大体系”。
(二)聚焦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制造化,打造“10+X”两业深度融合优势领域。一是坚持“五化”融合路径。着力通过数字化、柔性化、集成化、共享化、平台化“五化”融合路径,加快技术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和模式创新,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二是聚焦“十大”重点领域。坚持从浙江产业实际出发、从供需两侧共同发力,聚焦石油化工、汽车、生命健康、装备制造、消费电子、轻工纺织、农副食品、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创新等优势领域和行业,以产业链为纽带,推动制造业企业向附加值高的服务环节延伸、服务业企业向制造领域拓展。三是积极拓展更多融合发展新路径新模式。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不断拓展融合发展新领域、新路径、新业态、新模式。
(三)突出以点带面和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开展两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作。一是着力在“点”上示范引领。更好地发挥政府和企业的两个方面的作用,围绕重点领域,聚焦省内产业链龙头企业、行业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平台型企业以及基础条件好的城市、园区,组织开展省级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创建工作,落实责任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做优做强一批融合发展先进企业和区域,并择优申报国家试点,打造国家级示范点。二是着力在“面”上推广铺开。发挥试点单位的示范作用和带动效应,进一步加强制度创新、政策保障和要素供给,探索形成一批符合自身发展实际、具有不同行业特点的两业融合发展典型模式和经验,并在全省范围推广铺开,推动两业融合成为全省上下培育经济新动能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自觉行动,合力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引领区,助推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强化数字赋能和创新驱动,不断优化有利于两业融合的发展环境。一是加强数字赋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引导制造业企业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以工业互联网、企业上云、智能化改造为切入点,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水平。加快布局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进新基建建设“NI10000”计划,三年完成新基建投资近1万亿元,形成对“5G+”、“工业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有力支撑。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加大国家层面政策支持的同时,立足浙江产业发展特点,适应两业融合发展需要,在创新用地供给、金融服务、中长期融资、财政支持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强化要素保障,不断优化两业融合政策环境。三是优化人才培养。改革完善人才管理评价制度,探索建立两业融合复合型人才评价和职业发展通道体系,探索由政府、学校和企业共同投入的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建立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人才培育的机制,引导省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等开展深度合作,聚焦重大科学前沿问题和具有行业代表性、技术前瞻性的关键共性技术开展研究攻关,以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推进人才培养。四是深化改革创新。充分认识大数据在促进两业融合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规范和深化数据资源应用,最大限度盘活数据资源,促进我省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全面发展,努力争创国家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综合试验区。同时,在企业资质和认证认可管理体制、数据开放共享和安全保护、政府采购、招投标、统计评价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补齐两业融合发展的制度短板。
非常感谢您对我省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王新华;联系电话:87056210,87057033(传真)。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