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玉携手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发布日期:2020-09-11 来源:省发展改革委区域发展办 浏览次数:

仙居—玉环山海协作,重在发挥山的特色、借力海的优势。2004年,在山海协作的引领下,仙居县与玉环市建立对口协作关系。2017年,两地成功申报仙居—玉环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近年来,累计投入各类民生援建资金1529万元,建设民生项目37个,所涉及村集体收入平均增长30余万元。规划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3个,产业园项目40个。帮助31个行政村抱团建立“飞地”园区,实现消费帮扶1719.02万元。

一、规划引领,高质量建设山海协作产业园

一是规划先行。按照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的建设标准高品位、高起点编制总体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一园多点”的发展模式和“一心一带四区多点”的空间结构,分期合作开发建设,规划项目40个,计划总投资279.98亿元,力争成为产业融合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全省最美大花园“花骨朵”。

二是项目建设。力促落实项目早日开工,开工项目早出形象,完工项目早日营业,加快形成产业园休闲度假康养业态。截至目前,开元颐居酒店、希尔顿行政酒廊等项目已对外营业,并拥有台州市首家非遗文化街,有近20家非遗项目入驻,其中包括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彩石镶嵌、九狮图3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在建项目29个,总投资158.68亿元,正在抓紧建设,力争早日营业。

三是双招双引。突出产业培育,力促招商兴业。悦榕庄项目、皤滩古镇、彩石镶嵌博物馆、妙禾健康文化产业等项目有望今年落地;依托台州“院士之家”开展招才引智工作。至目前,已与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校签订合作协议,与中国工程院、浙江省农科院等形成共建协议,组建精英人才团队。聘请国外科研专家、院士、国家级专家等12人,申报“500”精英计划7人。企业自主研发新品种6个,新技术4项,科技成果转化推广102万亩。

二、山海“搭桥”,民生援建惠民聚心

一是改善民生。综合利用援建资金和各专项资金,改善人居环境,切实提升百姓获得感。在官路镇画梅村开展沿河游步道及沿线景观、村牌景观小品、入口处小公园凉亭等建设,改善居住环境。目前,已成功通过县级美丽乡村精品村验收。为东篱之家(为“三留”人员服务的爱心之家)改造提升儿童活动配套设施、办公室设施和服务妇儿基础设施等,让东篱之家能更好地为仙居“三留”人员服务。玉环市每年援助仙居50万元用于校园建设及设备添置,至目前已援助资金200万元,建成了两所学校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同时,玉环市楚门镇与仙居县田市镇组成结对关系,楚门镇援助500万元,共建水阁驿站及滨水节点景观提升工程、标准厂房建设工程、天谊社工援建工程、特色教育援建工程等4个项目,推动两镇民生事业共同发展。

二是产业带动。突出产业帮扶,变“输血”为“造血”,充分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在安岭石舍村建设灵江之源(石舍)农旅休闲产业观光带项目,每月为石舍村带来2.6万余游客。在广度乡建设农产品展销中心,预计将受益4000多人口,年人均增收1000元。在岭脚村建设果品一体化服务中心项目,为岭脚及周边各村2000多亩杨梅等水果提供一个集分拣、包装、交易、冷藏储存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预计每年为岭脚及周边杨梅种植户增收400多万元,为岭脚村集体经济带来15万元的年收入。

三是资金撬动。充分发挥援建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采用政府引领“入场”、社会资本“唱主角”的模式,真正为乡村“强筋健骨”。结合“千企结千村、消除薄弱村”,协调推进消薄工作,玉环市7个国资单位、6个基层商会与我县13个薄弱村签订帮扶协议,目前13个村均已消薄。

三、因地制宜,高标准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

一是绘好蓝图。择优选取三个村庄,因地制宜地开展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针对位于被誉为“华东香格里拉”的公盂景区入口的景东村,规划定位为公盂景区的旅游配套休闲场所。结合其玉环市结对村的优势,在公盂景区还未开发前提前谋划,采取先提升村容村貌再完善业态布局的建设模式,从源头解决乡村经济薄弱问题。针对位于山海协作产业园核心区的富垟村,规划定位为产业园休闲娱乐及产品展示销售的特色街区。针对国家5A级景区—神仙居景区入山口的景园村,规划定位为农家乐和民宿经济一条龙式发展格局的农家乐特色村。以上两村采取先引入项目扩大集体经济,再结合村庄和项目实际提升村庄环境的建设模式,以产业促发展。

二是建美环境。结合利用省专项资金、玉环市援建资金和其它项目资金3300多万元,优化提升人居环境。目前,景东村村庄改造已完成,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富垟村美丽乡村建设一期垟百辽自然村改造方案已完成。景园村村庄改造项目正在实施中。

三是充实业态。依托产业园建设,积极引进两地及其它发达地区的社会资本,打造集旅游、观光、餐饮、民宿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目前,富垟村已引入6个项目,并参与“飞地抱团”项目。景东村已引进“小溪家精品民宿”等项目,并正在洽谈农旅文旅综合项目。景园村已引进4个项目,同时正在探索农家乐和民宿经济一条龙式的发展模式。同时,以企业为龙头,探索“基地(农户)+公司+市场”及“保底租金+股金分红(土地入股)”等模式,带动农民共同致富。至目前,已累计带动新品种、新技术23000多亩,辐射12万亩,提供就业岗位700余个,实现为民增收200多万元。

四、整合资源,加速脱贫攻坚进程

一是“飞地”共建。筛选31个集体经济薄弱村,抱团在玉环市建立“飞地”园区,预计每年可得收入约111万元,平均每村将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约3.7万元/年,可使抱团的31个行政村实现消薄,占2019年全县消薄村的26%。

二是“飞柜”共设。探索“基地(农户)+公司+市场”模式,引进仙居仙牛公司和玉环妙鲜生超市合作在玉环设立“飞柜”平台,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助营销。积极引入玉环市通发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启动仙居-玉环农产品冷链物流专线项目,架起产地与消费者的连接桥梁。实现消费扶贫1719.02万元,为农户增收200多万元。

三是文旅合作。常态化举办山海年货文化节、非遗文化节等活动,组织仙居工艺礼品企业参加玉环“山海杯”创意设计大赛及广州设计周“金住奖”玉环区活动等,实现区域文化资源共享。以工会组织为纽带,高质量推动两地工会疗休养及旅游方面的交流协作,以此带动仙居农家乐和农产品销售。通过开展跨区域旅游合作推广活动,统筹协调旅游资源,针对经济薄弱的乡镇联合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充分发挥旅游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扩大定向旅游消费。通过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渠道为经济薄弱乡镇的农民提供创业、增收和就业的机会。截至目前,已吸引玉环市职工来仙居开展疗休养,实现旅游收入300万元。

五、多领域合作,助力民生事业发展

一是特色共享。作为全省唯一拥有对台资源的产业园。充分挖掘产业园“台”元素,结合浙台(玉环)经贸合作区平台优势,加强对台资源共享,积极开展联合对台招商工作,拓宽对台协作领域。2018年以来,先后举办了2020台商走进仙居暨仙居·台湾农特产品展销会、山海协作·仙玉骑缘—第七届台湾单车天使公益骑行、仙台两地青少年机器人交流、仙台乡村发展论坛、仙居台湾邻里节暨和合圣地魅力台州行、仙居县农业对台招商推介会、仙台两地双招双引座谈会等活动,接待台胞及涉农人员22批次288人次,正式落地台资企业2家,签订了合作意向协议5家。同时,《仙居县促进对台交流合作30条政策措施》已完成编撰。这个政策的推出,将进一步深化仙居与台湾经济文化交流合作。

二是人才合作。累计举办干部交流培训、农村带头人培训以及符合当地产业发展需要的劳务职业技能培训等培训班44期,培训各类劳动力4725人次。

三是科技互助。组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兴宇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仙居县橡塑行业协会等单位赴玉环学习考察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玉环汽摩配研究所、亿工场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科创平台,推进仙居县科技创新工作。同时,玉环亿工场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运营方—玉汽集团正在与仙居方面就跨境电商平台、橡塑公平检测平台等具体项目进行磋商。

四是医共体建设。仙居南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玉环坎门中心卫生院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创新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基层医疗卫生项目合作。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