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苍南、龙湾两地在原有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打造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依托龙湾技术和资金优势,发挥苍南生态资源和发展潜力,两地以矾山镇福德湾村和马站镇中魁村为示范点,立足当地特色优势,认真谋划产业发展,不断释放山海协作红利,示范点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已向福德湾村投入资金1550 余万元,建设项目11 个,该村年接待游客首超100 万人次,同比增长20%;中魁村投入1580 余万元,建设项目20 个,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9 万元,高出所在镇平均收入水平48%。
一、根植资源禀赋优势,选好乡村振兴示范点
为选好两地乡村振兴示范点,充分挖掘农村发展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苍南、龙湾两地政府多次到马站、矾山、桥墩等地,就选址、项目规划等工作开展实地调研。在充分考虑乡村历史文化、自然气候等资源禀赋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比对遴选,最终选定拥有独特人文资源的福德湾村和丰富农业资源的中魁村作为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其中福德湾村具备发展历史文化旅游的扎实基础和良好条件。该村拥有600 多年采炼明矾的历史,是“国家首批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村内拥有雪花硐、矿硐遗址、矿工石头屋、古民居等独具特色的工业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中魁村发展现代农业具备较大优势。该村地理气候条件优越,是全省唯一具有亚热带小气候和中国纬度最北能种植荔枝的地区。作为四季柚原产地,该村素有“华夏柚乡第一村”的美誉。
二、锁定整体增收目标,走好乡村产业致富路
一是打好特色旅游牌。通过加大资金补助、基础设施建设等举措,实现乡村旅游规模和质量“双提升”。如福德湾村依托工业遗产与乡土特色建筑,鼓励村民经营特色商铺、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美食等衍生产业,积极打造集乡韵乡愁、文化文娱、美景美食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截至目前,已投入735 万元用于保护修缮煅烧炉等工业遗址和193 间古民居,投入300余万元建成福德湾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和3A 厕所。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实现整村致富,今年以来该村旅游业发展收入已达1684.5 万元,同比增长57%,人均年收入达6.2 万元。
二是打好优质农业牌。苍南、龙湾农业、气象等部门专家多次到中魁村蹲点调研,培育了700 亩四季柚优质园区,矮化嫁接了50 亩荔枝园区。积极帮扶引进四季柚物联网工程,推广灯光杀虫、施用有机肥等无公害生产方式,通过采用滴灌、喷灌、反光膜等新技术,实现当地四季柚亩产从6000 斤增加至7500 斤。同时,引导该村成立20 家四季柚专业种植合作社,进一步延伸柚子茶、柚皮糖等深加工产业链。
三是打好融合发展牌。苍南、龙湾结合“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互联网”等模式,投入1580 余万元,建设中魁村景观公园、道路改造、采摘园提升等20 个重点项目,实现农旅融合发展。今年,该村休闲旅游综合收入达1000 多万元,其中仅四季柚采摘游年产值就达600 多万元。同时,以网销形式出售四季柚、葡萄等农产品达300 余万元。
三、围绕发展需求,培育乡村新一轮致富带头人
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围绕人才振兴计划,苍南、龙湾建立了优秀人才联动培育机制。如立足福德湾村非遗传承和中魁村生态种植等特色,充分挖掘“想发展、没平台”的农村人才,开展山海协作农村劳动力培训,先后举办11 期矾山肉燕非遗技艺传承培训班和15期四季柚种植新技术培训,培训人员1000 多人次,带动就业500 多人。同时坚持“走出去”的人才培育理念,组织乡村振兴人才学习班10 余批200 多人次到龙湾等地考察学习,为农村人才学习专业经营理念、先进信息技术等提供平台。福德湾村的颜峥嵘、严乐峰参加乡村振兴交流学习后,结合福德湾工业文化遗产特质,投资1500 万元对古民居进行修缮改造,打造出建筑面积2000 多平方米的高端民宿“矾都左舍”,带动了矾山福德湾的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