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海宁吸纳22省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15593人,采购结对地区特色产品超5600万元。海宁东西部扶贫结对地区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累计实现64个贫困村退出、2895户10006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8.7%下降到0.03%,成功实现脱贫摘帽。
一、先声夺人,打响劳务协作“开头炮”
一是政策跟进,解决结对劳动力“怎样肯过来”问题。疫情期间出台《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的政策意见》,明确实施包括返程补贴、减免税费、加大金融支持等12条政策。如市镇两级财政安排企业复工专项资金,对企业接回员工包车包机费用给予三分之二补助。同时出台嘉兴市首个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工作实施意见,针对在海宁就业的黑水籍务工人员,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户1000元/人/月、非建档立卡贫困户500元/人/月的标准给予补贴,对吸纳黑水籍员工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补贴和社保补贴等补助政策8条。截至目前,已发放相关补贴超95万元。
二是全程引导,解决结对劳动力“怎么能过来”问题。完善招聘方式,组建由13个相关部门组成的 “驻点招工”小分队共30余人,分别前往云南昭通、贵州毕节、四川宜宾、河南商丘等地开展现场招聘。同时组织企业采取包车、包列、包机等方式接送结对劳动力,形成“家门、车门、厂门、宿舍门”闭环管理,确保属地企业结对员工安全、快速、有序返岗。截至目前,该市已包列、包车、包机等方式接回结对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1290人。
三是强化保障,解决结对劳动力“怎么留下来”问题。全国首创东西部扶贫协作劳务“法管家”,聘请3位专业律师作为首批“法管家”,通过“1+3”“A+B”“1+X”的管家包片纵向服务模式,为在海宁及周边南湖区、桐乡市等地180多名黑水籍务工人员提供法治宣传教育、指导签订劳动合同、法律咨询等七大服务,有效填补黑水籍务工人员劳务维权缺少两地沟通协调机制的空白。对黑水籍务工人员中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子女,在新居民子女积分入学政策的基础上,进行一对一的综合协调和统筹安排,解决务工人员后顾之忧,目前所有黑水学龄儿童均在海宁当地学校就读。
二、精准施策,打响消费扶贫“连环炮”
一是打造“五城联动”消费扶贫新样本。全国首创“1+X”消费扶贫新模式,举办潮城扶贫购·2020海宁结对地区特色产品展销活动,邀请海宁结对的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共同参与。通过县领导现场推荐、扶贫专柜巡回展销、领导直播带货等方式,有效打开结对地区特色产品销路。4地宣传视频总浏览量破40万,近30家爱心单位认购扶贫产品2240万元,活动当天线上线下销售突破20万。
二是开辟“线上+线下”消费扶贫新渠道。深度挖掘各地产品特点,网络销售、现场销售齐发力,扩大结对地区特色产品在长三角地区销售渠道。在海宁本地电商平台大潮商城推出“亲戚家的味道”系列农产品销售专栏,黑水中蜂蜜、武义有机绿茶、镇赉小町香米、景宁野笋干等一大批结对地区特色产品上线。同步完善线下销售途径,在黑水设立潮城实业有限公司,在海宁名特优设立“黑水专柜”“武义专柜”等扶贫专柜,并通过进机关、进食堂、进商超等方式,扩大四川、吉林等地特色产品销量,提升产品在长三角地区的知名度。截至目前,实现农产品销售超1000万元。
三是搭建“精点+扩面”消费扶贫新局面。精准聚焦结对地区,发掘旅游资源优势,2019年将黑水、武义、景宁确定为机关疗休养地点,2020年又新增海宁结对地区镇赉县。截至目前,已有超1000名机关干部赴结对地区开展疗休养活动。与川字号扶贫龙头企业四川云背篓科技集团签订1亿元订单,将消费扶贫从黑水县扩大到整个四川省。
三、因地制宜,打造产业扶贫“精准炮”
一是“东种西种”完善扶贫“产业链”。创新打造榨菜“靶向”扶贫新模式,结合海宁榨菜产业发展实际,结合黑水、武义等地的明显区位优势,由海宁为结对地区提供1kg优质榨菜种子,种植20亩试验田,探索结对地区种植+粗加工、海宁细加工的扶贫产业链合作新模式,积极为结对地区加强“造血能力”。
二是“西蒜东种”构建扶贫“双向桥”。全国首创初心农场“大蒜飞地”,通过定向采购黑水贫困户农产品,将易于种植易于养护的黑水紫皮大蒜免费发放给海宁困难残疾人,以村集体提供土地、困难残疾人认养、志愿者帮扶的方式,在闲置土地种植大蒜,种植成果由政府统一收购销售,并将收益8:2分给海宁、黑水贫困户,实现海宁市内扶贫和对口扶贫双向兼顾。截至目前,第一批紫皮大蒜已产出2300余斤,有效带动黑水贫困户25户、海宁贫困残疾户30户增收。
三是“东西共建”打造扶贫“新飞地”。投资2000万元建设黑水县色尔古旅游综合体配套餐饮酒店项目,补足黑水县旅游基础配套设施薄弱的短板;海宁武义、海宁黑水分别共同投资海宁-武义山海协作“飞地抱团”消薄项目和海宁-黑水东西部协作“飞地”扶贫抱团产业园,每年对收益部分进行分红,提高困难群众收入水平。同时投资600万参与建设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木府乡岩头村,为岩头村高质量脱贫贡献海宁力量。(海宁市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