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打造“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 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引擎”

发布日期:2020-06-19 来源:省发展改革委产业处 浏览次数:

近年来,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坚持将高端电子材料作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产业培育的战略决策,充分发挥“中国电子化学品材料基地”、“浙江省集成电路发展基地”等平台优势,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高端电子材料产业集群,已形成产值额195亿元,2018年重点在建项目总投资约260亿元,到今年底预计创收产值330亿元。今年4月,衢州高端电子材料产业平台成功入选我省第二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

一、规划引领,构筑产业发展新高地

(一)构建“一平台二核一园”产业格局。根据区内产业基础和企业分布情况,规划总面积10.2平方公里(15300亩)﹝高新片区6.7平方公里(10050亩);东港片区3.5平方公里(5250亩)﹞的“一平台二核一园”高端电子材料产业空间布局,强化产业平台集聚辐射能力。其中,“一平台”即科创综合平台,突出研发设计、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功能;“二核”包括高新片区的新能源材料制造核心区和东港片区的高端集成电路材料制造核心区;“一园”即电子化学材料产业园,打造平台产业集聚主导空间,为电子化学材料企业发展提供发展载体平台。

(二)突出“双创”载体数字化提升功能。高标准建好氟硅钴产业创新综合体、浙大工程师学院实验实训基地等创新载体。其中氟硅钴产业创新综合体紧紧围绕氟硅钻新材料产业特点,全力规划打造五大服务中心,筹建一基地一分院,构筑“四飞地”,提升做强六大科研平台,整体工程将于今年5月底完工。加快建设综合体“互联网+”大数据服务中心,建设高新区智慧安监、智慧环保大脑,基于大数据为化工园区的安全环保保驾护航,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设的70%,预计今年11月将正式投入使用。浙大工程师学院实验实训基地计划今年年底前完成土建,整体计划2021年6月份完工。

(三)狠抓“六大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重点推进交通、能源、三废处理、信息、安全环保和物流六大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全区今年计划实施项目120个,其中续建实施类项目61个,新建实施类项目39个,前期类项目20个。实施类项目总投资约39.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11亿元。铁腕推进新产业平台的市政路网、污水处理厂、工业水厂、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建设进度。

二、项目支撑,厚植产业发展新沃土

(一)精准招商,强链补链。围绕氟硅新材料、电子化学品、锂电池新材料、芯片及传感器、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智能制造6大产业,深化产业研究工作,完成“电子化学品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传感器小微园产业发展研究”、生物医药(以医疗器械为重点)产业招商地图、“植物纤维新材料项目”上下游产业链配套研究报告。2020年以来,集聚区累计新引进项目(已签约)8个,协议投资额19.6亿元;近期即将集中签约项目20个,协议投资额105.74亿元,包括总投资31.83亿元的年产10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总投资20.8亿元的年产29万吨有机硅下游系列产品及年增产15万吨有机硅单体技改项目、总投资11.6亿元的总部搬迁及高端氟品生产项目、总投资10.8亿元的年产11.8万吨集成电路功能精细化学品项目等。同时,还在紧密对接总投资25亿元的年产120万片12英寸硅片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年产2000吨电子新材料项目等高端电子材料项目。

(二)依托龙头,做大做强。衢州高端电子材料产业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招大引强,平台内现有工业企业1038家,包括规上企业238家、产值超亿元企业86家、10亿元以上企业11家、百亿元以上企业2家(巨化、元立)。园区将继续做大氟硅新材料产业、做精电子化学品产业、做专芯片及传感器产业,全力以赴抓好“重点项目清单”落实。重点加快推进金瑞泓科技年产180万片集成电路用12英寸硅片项目、致善微电子年产3万片6(4)寸晶圆半导体生产项目等一批重点在建芯片类项目建设进度;实施中巨芯年产3万吨的PPT级硫酸、电子气体项目等在建电子化学品类项目建设进度;加快谋划晶通科技集成电路先进封装生产基地项目等一批补链强链延链等重大产业项目,同时,总投资136.3亿元的一批衢州-巨化一体化融合高质量发展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力争到2022年,高端电子材料主导产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高端电子材料产业集聚度达92%以上,高端电子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率达15%。

(三)招才引智,又专又精。集聚区按照新型城镇化要求,以产业汇聚各类人才,以人才带动产业升级。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和项目,累计引进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端人才团队和项目31个,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60余名,有效提升企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后续将重点以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集聚人才、大力引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层次人才、鼓励国内外知名人才培训机构入驻园区,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系统性、实用性的两化融合专业人才培训工作以及深化校地合作集聚人才等举措加快人才引育,力争2025年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20个以上。

三、创新驱动,打造产业发展新平台

(一)聚焦重点载体建设。纵深推进衢州市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氟硅新材料质量检验中心等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其中,东南院致力打造衢州数字经济发展智库、技术超市、应用平合、信息源地和人才基地。目前已组建首批数字经济研究团队45人,其中博士25人、硕士20人;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发明专利申请630件、授权223件;负责/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36项;实现成果转化35项,产品孵化和技术转移收入1.8亿元,技术转化新增效益8.4亿元。担国家级项目13项;获得省以上奖励15项。

(二)强化优质金融保障。平台内建立了优质高效科技投融资渠道,现拥有各类国有、商业银行20多家,引进了创投基金、风投基金和小额贷款公司、科技担保公司,为成长型科技企业提供金融支撑。创建了新经济产业管权投资基金,由市金控集团与赛伯乐投资、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联合组建首期规模10亿元的基金,对衢州市数字经济、高端电子材料等新经济新动能项目实施扶持。设立了5支电子化学材料专项风投基金。目前衢州市产业基金和集聚区产业基金已共同对龙头企业-金瑞泓科技出资超过8亿元。此外,园区加快完善适应高端电子材料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配套,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资金、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国外资金为主体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积极发挥政府各类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作用,对符合投向的高端电子材料企业给予支持,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借力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三)增强核心技术支撑。坚持企业自主研发与产学研相结合,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加研发(R&D)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组建各类研发机构,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提高核心装备的技术水平,并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专项等多项研发课题。其中金瑞泓科技通过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2专项),是中国半导体支撑业最具影响力企业、中国半导体行业材料十强企业、中国电子材料行业50强企业,也是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产业化基地。通过创建期的培育,园区力争到2025年,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的6%以上,显著提升高端电子材料产业技术核心竞争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