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海宁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对口支援工作,通过“法官家”、“经纪人”、“潮掌柜”等不同角色灵活转换,全力推进四川省黑水县脱贫攻坚,确保防疫、脱贫“两手硬”、“两战赢”。
一是担当劳务协作“法官家”,织密“西才东输”保护网。全省首创劳务协作“法官家”,首批聘请浙江海翔律师事务所3名专业律师,建立“1+3”“A+B”“1+X”的管家包片服务模式,为在海宁及周边南湖区、桐乡市等地180多名黑水籍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有效填补黑水籍务工人员劳务维权缺少两地沟通协调机制的空白。开展“春风行动”,派遣专车专机帮助黑水籍务工人员返岗。
二是担当消费扶贫“经纪人”,搭建“西产东销”高速路。联手川字号扶贫龙头企业四川云背篓科技集团强势推进消费扶贫,通过签订亿元订单,以点扩面将四川扶贫产品列入海宁扶贫农产品采购目录,建立“市场化+政府化”两条腿走路战略合作机制,用“消费”带“扶贫”。通过新媒体推出“亲戚家的味道”系列报道,加快推进“线上+线下”销售模式,有效提高扶贫产品知名度,全力打通扶贫产品“产”“供”“销”产业链,解决扶贫产品生产销售难点、堵点、痛点。截至目前,海宁今年已销售四川扶贫产品233.4万元。
三是担当初心农场“潮掌柜”,打响“西蒜东种”组合拳。全省首创初心农场“大蒜飞地”,通过定向采购黑水贫困户农产品,将易于种植易于养护的黑水紫皮大蒜免费发放给海宁困难残疾人,以村集体提供土地、困难残疾人认养、志愿者帮扶的方式,在闲置土地种植大蒜,种植成果由政府统一收购销售,并将收益8:2分给海宁、黑水贫困户,实现海宁市内扶贫和对口扶贫双向兼顾,成功从单向扶贫走向双向受益。截至目前,第一批紫皮大蒜已产出2300余斤,有效带动黑水贫困户25户、海宁贫困残疾户30户增收。(海宁市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