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棋”“双主云”“三层级”——宁海坚持“一二三”工作路径携手景宁共奔小康

发布日期:2020-12-04 来源:省发展改革委地区处 浏览次数:

宁海县遵循“一盘棋”“双主云”“三层级”工作路径,高质量打造“立足禀赋、量身定制、自我造血、高效运转”的协作模式,携手景宁县同向而行,双向发力,形成“山海共赢”的良好局面。

一、“一盘棋”思想,遵循一以贯之的好理念。

共担一个使命。山海协作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为实现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八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建设“重要窗口”展现的更大担当。

同讲一个故事。宁海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按照“上级要求、景宁所需、宁海所能”原则,以“更高的政治意识、更强的责任意识、更深的协作意识”,共同讲好山海协作故事,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合奏一曲赞歌。和美景宁,静城宁海,两县因“宁”字而结缘,又因“山海协作”而结亲。宁海始终坚持资金项目齐支持、政策感情双投入,与景宁共谱并演绎“山海一家亲,携手奔小康”的协作之歌。

二、“双主云”运作,构建山海协作的大格局

构建双主云模式。为更好地推进山海协作工作,宁景两地整合各自政策、资金等资源,引入“云”概念,借鉴“云”特点,打造山海协作“云共体”。特别是2019年借机构改革东风,整合职能,增设科室,专班化统筹推进工作。在“共同愿景,需求对应,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这一工作链的指挥牵引下,统筹、协调、整合“政策云”“人才云”“资金云”“项目云”“信息云”“社会云”,形成“山海协作,无问东西”的良好格局,确保帮扶协作更加精准高效。

畅通前后方渠道。把宁海的开放、制造业优势与景宁的资源、生态、后发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完善山海协作制度框架,明确时间表、任务书、项目库,确保各项工作真正落地落实。此外,双方互设工作专班、互设协作工作站。两年来,开展县级领导互访对接7次,召开党政联席会4次,签署《宁海——景宁山海协作工程合作协议》,开展科技、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5个领域合作,签订“飞地”“飞柜”以及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等6个合作协议,各级部门和乡镇层面交流30多次。

强化山海之协作。聚焦景宁山区生态农业、旅游经济等重点领域,做实发展“飞地经济”、建设农产品购销体系、开发旅游客源等工作,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发展。自2019年来,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254万元、社会帮扶资金800万元,助力景宁“600”农产品销售1400多万元,为景宁畲族自治县区域经济发展、民生工程建设、产业发展增添了动力,多渠道带动了群众增收,有力助推了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签约共建宁海—景宁“消薄飞地”产业园合作项目,已完成三期收入分成533.75万元,带动景宁70个经济薄弱村实现跨区持股增收。开展“宁海—景宁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共7个项目建设,提升该村的村容村貌;因地制宜引进畲族风情康养度假综合体3.2亿元项目,深入实施“旅游+”战略;推进与浙江飞达物流有限公司合作的景宁华途置业有限公司祥源商贸城项目工程,以及景宁天寿养生养老山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达3亿元。

三、“三层级”推进,激发携手小康的新赋能

坚持三级共抓。宁景两地共建“县级共商,局级共推,股级共抓”工作机制,县级层面由分管县长负责,实行“县长+办公室主任+局长”和“领导小组+工作专班+成员单位”的“双回路”运作,成员单位专项推进,相关科室具体落实,形成了“领导小组统筹、办公室牵头、工作专班运行、成员单位落实、全社会参与”的山海协作新模式。

坚持三个导向。以问题为导向,对表对标、列出清单,逐项分析、整改清零,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山海协作各项工作任务。以责任为导向,建立健全责任落实和督促机制,形成覆盖各个环节、各个层面的责任链条。以效能为导向,各级同向发力、一体推进,各职能部门主动对接、融合推进,确保工作高效推进创出新品牌。

坚持三战共赢。按照年初制定《2020年山海协作工作要点及任务分解》,分解任务指标,对重点内容逐一排查,明确责任,协同推进,以督促战,确保产业合作、消费帮扶、乡村振兴等领域全面推进。宁海始终坚持底线思维,以战时标准开展工作,坚持疫情防控与帮扶协作两手抓两不误。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宁海葛家村与景宁新庄村签订合作协议,推广葛家村治理经验,开启“艺术振兴乡村”的“赋能”新航程。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