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对帮扶见实效 助力乡村快发展

发布日期:2020-12-15 来源:省发展改革委地区处 浏览次数:

常山县深入推动山海协作工程实施,用足用活定点帮扶、村企结对、镇镇结对等有效载体,与各类结对主体加强交往交流交融,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夯实产业基础,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新路,提高精准帮扶成效。

一是股权投资助力消薄增收。采取“抱团取暖”方式,通过股权转让,统筹解决消薄增收难题,为山海协作消薄帮扶探索新路径。经常山、镇海两地政府多轮协商,在镇海区海江投资公司、国资中心的大力配合下,常山县招贤镇集中各村闲置资金、用活用好银行贴息贷款,整体收购镇海海江公司在常山县新都工业园内打造的“镇海创业园”,仅创业园厂房的租金分红每年可为18个村带来180余万元收益,同时还拥有土地和厂房等固定资产,将为招贤镇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的资产后盾。

二是盘活资源实现富民强村。新昌乡郭塘村与浙江浙能集团结对共建,借助企业的资金、资源和人才优势,大力提升村级产业发展水平,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创成首批浙江省AAA级景区村庄、浙江省休闲旅游示范村、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 实施“户用消薄光伏发电工程”,利用村里130多户农户屋顶及部分闲置土地发展光伏产业,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农户增收20余万元。盘活闲置土地,引进大批月季花苗,依托嫁接技术,与浙能集团共同打造100多亩月季花基地,发展鲜花经济,每年为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100多万元,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美丽产业、幸福产业。

三是丰富业态促进农旅融合。常山县金川街道与慈溪市古塘街道共同建设徐村村绣溪文化休闲旅游项目,以打造具有山海协作特色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引入慈溪市地方特色产业民宿,购置旅游电动车、启动村域内村庄道路白改黑工程和道路沿线亮化绿化工程等项目,加强资源配置,丰富旅游业态。同时,抢抓后疫情时代乡村旅游回春机遇,着力放大“水清、岸绿、景美”生态优势,采用“外来资本+合作社+农户”三方协同运作模式,举办“紫薇花海泼水节”等系列活动,在一个月时间里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拉动消费1000万元,惠及农户150余人,实现村集体增收40余万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