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滨江区围绕对口帮扶贵州省黔东南丹寨县、麻江和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精准扶贫,依托帮扶地区资源禀赋和区内产业优势,探索发展产业脱贫路子,精心打造“一县一品”工程,帮助对口地区实现长效脱贫,开创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口支援与扶贫协作新格局。
一、立足当地特色,精心打造“一县一品”
滨江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领区属相关部门和辖区内大型电商平台、农业龙头企业赴当地考察,精心谋划打造“一县一品”工程,着力破解当地农产品销售难题。一是深入挖掘剖析扶贫地区农特产品资源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三个对口帮扶县均是农特产品生产为主的农业县,农特产品初具规模和一定知名度。建始县具有含硒量较高的马铃薯,每年鲜薯产量40万吨;麻江县是被称为“水果皇后”的蓝莓全国最大的种植基地,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被纳入国家级蓝莓栽培标准化示范区;丹寨县是贵州省黑毛香猪产地养殖县之一,“丹寨黑猪”农产品地理标志2017年通过国家农业部专家评审。但这三个县均存在着农业专业化、规划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种植和养殖多以户为单位,销售多为初级产品的内销,销售模式和销路制约着农产品价值的实现,农户增收困难等问题。二是牵线搭桥,破解销售难题。该区将“送上门”和“找上去”相结合,主动与阿里巴巴、艺福堂、海亮集团、大央泱牧业、万色城等大型电商企业对接,积发挥该区电商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加大两地政企、产业对接,因地制宜发挥特色,精心谋划将建始县土豆、麻江县蓝莓,丹寨县黑毛猪作为 “一县一品”,力推“硒货出山”和“黔货入杭”,极探索线上交易与线下交易并进模式,多方面推介特色农产品销售,确保贫困户增收脱贫。如积极推动大央泱牧业、唯新食品等区内龙头企业到丹寨县建立生产基地,打造从原料生产、加工、包装到销售整个环节的全产业链。浙江大央泱牧业为丹寨农户的黑猪种猪繁育、猪苗供应和养殖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形成生猪的回购、转场、运输、屠宰和冷鲜肉产品的包装、销售、配送等一体化流程;唯新食品发挥其肉制品研发、生产、销售、连锁经营为一体的企业优势,重点开展丹寨黑猪肉的深加工产品研发,生产高端的丹寨黑猪肉松、肉酥、贡丸等产品并逐步推向市场。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打造全产业链,让贫困户分享从养殖至销售整个环节的利润。预计2018年可帮助丹寨县1千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年收入增长9千元以上,到2020年将累计帮助丹寨县5千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年收入增长1.8万元以上。三是创新推动产品展销。该区正在建设对口帮扶地区名优农产品展销展示中心,将设立帮扶地区农特产品专柜,进行集中展示展销。同时,通过农产品推介会、农博会、茶博会等大型展销会等形式积极推介农特产品,提高知名度,协调区供销社所属超市及有订货意向的大型展销平台设立特色农产品专柜,建设农特产品体验馆,打开农特产品销售瓶颈;以政府补贴手段力推建始硒土豆、丹寨黑猪肉、麻江蓝莓进机关、学校和企业食堂,提升产品影响力。
二、政府搭桥入股,着力推动产业转移
区内的杭州艺福堂茶业有限公司创立于2008年,是一家集生产、销售、科研为一体的现代茶业企业,是全球十佳网商、互联网茶叶畅销品牌,年销售额过2亿元。恩施州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硒资源含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被称为“富硒王国”。该区域生态事宜,茶叶种植面积广阔,茶树种质资源相对丰富,有绿茶、红茶和乌龙茶等茶品可开发,且茶园连片相对集中,适合规模化产品的开发。但由于受交通、产业专业化程度不够等因素影响,恩施茶叶未能转化成为农民增收脱贫的产业优势。
区委、区政府多次协调杭州艺福堂茶业有限公司联合杭州茶厂有限公司、杭州正浩茶叶有限公司在湖北恩施州注册成立了“恩施州龙马聚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设集电商营销中心、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教育培训中心、硒茶研究中心为一体的现代茶叶营销中心。目前已初步建成运行,基本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营销模式,2018-2020年预计收购茶鲜叶2000吨,辐射茶园面积2000亩以上,带动1000户茶农增收,实现每户增收2000元以上。同时积极引进培养一批茶业专业人才,加大对基层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农村实用人才等的培训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茶叶行业打响“恩施硒茶”品牌。
万色城全资子公司杭州卡乐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到麻江县设立电商平台公司,注册资本300万元,其中杭州卡乐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出资200万元,区产业扶持基金出资100万元,该公司的设立能够发挥企业优势,对当地特色农产品进行整体品牌包装、营销推广和交易服务,整合当地各类的特色商品与供应链资源,组织农村经纪人、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依托万色城电商平台上建设运营农产品特色馆,推动壮大贫困户种植经济作物、饲养特色畜产品的积极性。为当地“店小二”、农村带头人提供电商技能专项培训,提高其营销能力,同时为当地企业提供可执行的前中后期品牌打造与运营方案,帮助其快速适应并融入目前先进的电商运营模式。投资入股到帮扶地区的区内企业,有利于引导企业优先采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种植和养殖的农特产品,帮助其真正实现增产增收和脱贫脱困,探索出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扶贫新模式。
截至目前,该区已有20多家电商和农业龙头企业赴三个县洽谈对接,其中6家企业与当地签订了合作协议,已投资5000万,预计每年可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产值达2.5亿元。
三、创新异地置业,抓党建促脱贫
滨江区立足长远,“输血”“造血”并举,探索异地置业扶贫新路子,和当地政府充分沟通,选取收益好见效快的项目,从对口帮扶资金中出资建设、改造民宿或者购买商铺,产权归当地政府所有,通过运营、租赁等方式,收入通过当地政府统筹,作为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发挥村基层党组织作用,组织党员带动贫困户就业,充分发挥帮扶资金的长效作用和最大效益。如建始县从东西部扶贫专项资金中拿出375万元用于民宿改造,直接或间接提供就业岗位近60个;列支300万元用于冷库和土豆分拣厂建设,出租给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收取租金专项用于补助病残弱势群体、极端贫困人员和因病因学致贫户的日常生活开支。黔东南州丹寨县从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中拿出700万元在县城最繁华地段购置10间商铺,租金由当地政府统筹分配给当地10个极端贫困村,壮大这些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发挥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帮助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在群众中的地位,发挥凝聚力和向心力。(杭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