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起,我市对口支援新疆的地点调整为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相继派出第7批、第8批、第9批共35名援建干部。2011年至2016年,我市累计完成援疆项目82个,投入援疆资金(全省统筹)5.71亿元,对口支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坚持培育富县富民产业,有效促进群众就业和致富
投资2000万元建成托木尔大峡谷游客服务中心,成功创建托木尔大峡谷国家4A级景区;投资300万元建设帕克勒克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创新开发连贯南北疆的“一带一路”精品线路——天山世界遗产之旅;投资2200万元规划建设温宿国家农业科技园科创中心,直接服务100多家农业科技企业;投资880万元建设浙金温宿设施农业集中育苗中心和托乎拉乡食用菌技术推广项目,累计育苗510万株,增加蔬菜种植面积1800多亩;投资270万元建设阿克苏地区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累计生产发放菌棒200万个,每年增加农民种植收入近120多万元;发展水生蔬菜,示范种植300亩,打造现代化绿色农业示范项目。
两地产业对接和经贸合作不断深化,6年共组织近千名浙江企业家来温宿考察,在金华等后方举办50多场招商推介会,积极组团参加浙洽会、西洽会、欧亚博览会、喀交会等经贸洽谈活动。开辟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在金华地区建立品牌店和销售网点10余个,建立线上线下销售模式。
(二)坚持助力反恐维稳,打造一流的反恐实训场所
全额投资4365万元,分两期建设温宿县公安局反恐实战训练中心,其中一期已建成投入使用,包含室内实弹靶场、模拟训练靶场、室内体能训练场、信息化实训室和图侦工作室;实施基层维稳设施建设项目,投入265万元资金用于购置警用车等装备;投入1000万元实施边境管控监控设施建设项目,提高边境管控能力。
(三)坚持发展双语教学,不断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
投资7739万元建设温宿五中(温宿金华实验学校),打造民汉示范学校,该校配备精品课程直录播室、机器人科技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教学仪器设备。学校实行一体化办学,将周边7个乡镇小学全部纳入,同时招收民汉学生,目前在校生1400余人,其中民族学生占比约50%,成为阿克苏地区加强民族团结的示范性学校;援建青少年活动中心并于2015年12月投入使用,拥有大小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等10间,开设了科技、医术、体育、劳技4大类17项培训课程。
(四)坚持补强卫生短板,稳步改善本地医疗条件
持续7年开展“光明行”活动,成功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县。免费为温宿基层群众开展义诊7000余人次,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700余例;建立康复医学中心,共服务本地群众近10万人次;投资400万元建设依希来木其乡卫生院,投资300万元建设博孜墩乡卫生院,投资512万元为各乡镇卫生院配备常用医疗设备;投资612万元建设县120急救中心,提高了该县医疗救治和应急救助保障能力;安排1128万元资金,补助新建库木代尔瓦孜和代普散两个社区服务中心,进一步优化了为民服务功能。
(五)坚持扩大交流交融,不断加深两地情谊
连续开展4轮“课题结亲共建、人才结对带培”活动,形成了拔尖人才带培机制,完成课题共建42个,开展远程交流600次,举办专题讲座142次,共同解决医疗、农业、教育等瓶颈问题39个,完成绿色农产品申报认证12个,在地区及以上杂志发表论文46篇;温宿45名拔尖人才与金华47名拔尖人才结成对子,金华温宿两地相互开展考察交流活动计30多批400多人次;以文化礼堂建设为载体,以“温宿好声音”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为手段,着力加强交流交往交融,增进民族团结;连续3年实施以唱响“温宿好声音”为主题的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了全县10万余人次的基层群众参与;投入援疆资金835万元,建成交付16个农村文化礼堂,开展各类活动800余场次,实现了“一乡一礼堂”全覆盖。(金华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