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湖州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自觉站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重大决策部署、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大局的高度,来认识助推对口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及时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和专题会,出台《湖州市助力对口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意见》作出全面部署。
一、“面对面”加强对接交流。深入推进新一轮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工作,完善交流合作机制。一是主要领导带头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出征赴对口支援地区考察调研。5月11日至15日,湖州市委主要领导率团先后到新疆柯坪县、兵团一师三团、青海乌兰县等地,实地考察援建扶贫项目,走访慰问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商深化扶贫协作大计。5月上旬和下旬,市政府主要领导两次率团,分别赴吉林白山市和四川木里县、青川县、广安市对接对口合作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二是调研对接全覆盖。今年以来,湖州市县(区)两级党政主要领导按照“每年至少一次去对口地区实地考察、调研对接工作”的要求,分赴新疆、青海、四川等4省区8市12个县(区、团场)对口地区实地对接,协调解决有关问题。近期,市委主要领导将率团赴丽水市,市委副书记率团赴西藏那曲、重庆涪陵等地,确保实现对口地区调研对接全覆盖。三是全力帮助解难题。考察团聚焦扶贫攻坚、内生造血、就业增收、智力支撑、联谊联络等重点,帮助协调解决村镇建设、产业脱贫、饮水定居、教育医疗等问题,巩固发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局面。
二、“实打实”办好援建项目。牢牢抓住援建项目这个牛鼻子,确保“援建资金安排项目化,援建项目建设科学化”。一是科学编排计划。今年湖州市、县区两级共安排对口援疆、帮扶四川藏区、三峡库区和山海协作丽水等各类援建资金1.8亿元,按照“80%资金面向贫困群众,80%项目面向基层”的要求,加强与结对地区沟通衔接,强化项目前期,做好项目筛选,科学编排年度援建项目计划,确保援建资金发挥最大功效。二是民生项目优先。坚持向基层倾斜、向民生倾斜、向农牧民倾斜的项目资金安排原则,确保帮扶资金帮到点上、扶到根上。为有效解决柯坪县高中教学用房、学生宿舍不足的现状,今年计划投入援疆资金5763万元,按照48个教学班级、2400名学生规模标准,新建柯坪县普通高中;安排援疆资金2818万元,完成1409户安居工程建设,做到柯坪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今年确保搬进新居;继续实施藏区新农村建设项目,计划投入476万元完成木里县5个村1087户房屋改造任务。三是规范资金使用。完善援建资金专项使用、管理措施,督促结对地区健全公告公示制度,扶贫资金分配结果一律公开,乡、村两级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一律公告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加强援建项目跟踪督查,督促对口帮扶地区建立扶贫资金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提升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水平。
三、“点对点”加速产业帮扶。把产业帮扶作为主攻方向,聚焦内生造血功能,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脱贫。一是推广白茶共种。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党员村民自愿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脱贫。制定《“为党分忧,先富带后富”茶苗扶贫工作方案》,派员赴京与农业农村部进行了工作对接,发布“特别1号”,对适合种植茶苗的贫困县区进行排摸匹配。5月下旬和6月上旬,先后派出5个考察组随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分赴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四省区的7个贫困县和对口支援县(区)四川青川县、重庆涪陵区进行了选点考察。通过考察,初步考虑将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纳入本次帮扶县区之一,最终将选定2-3个气候、环境适宜区县作为帮扶对象。在考察选点的同时,全面启动茶苗扦插工作,农业部门选派精干力量全程参与技术指导,预计6月底1500万株茶苗将全面完成扦插,10月底左右完成茶苗的培育,运送至受捐地区。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也将为此次捐赠提供种植、管理、生产一条龙服务。浙茶集团已经初步确定合作意向,为受捐地区提供茶叶销售服务。二是推动市场共融。积极搭建销售平台,有效帮助结对地区特色农副产品多渠道进入湖州市场销售。支持市场援疆“十城百店”工程,全市开设直营店13家,入驻连锁商超13家、高速服务区超市92家,近300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进入销售范围,实现全市销售网络全覆盖。邀请新疆柯坪、吉林白山和丽水等结对地区26家农产品企业参加2018年湖州名特优农产品新春大联展、德清县莫干山年俗文化节,扩大在湖销售。把对口支援(帮扶、合作)地区纳入湖州职工疗休养目的地。三是强化产业共育。深化“湖羊富民”工程,先后投入援疆资金1500万元,全面建成三级良种繁育体系,健全完善“农户+合作社”“农户+标准化养殖小区”和实行脱困援助羊托管模式,推动柯坪县湖羊产业加速发展,有力助推了贫困养殖户实现增收。支持和鼓励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深加工等企业赴结对地区投资兴业,吸纳群众就近就地就业。稳步推进“百村千厂”工程,引导企业在柯坪县投资1.8亿元,吸纳800余人就业。浙江中味酿造有限公司在四川仪陇县投资1亿元设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仪陇中味食品公司,建成榨菜、辣椒酱、黄酒、米醋4条生产线,2017年实现产值8500万元,上交税款700万,直接带动1.3万户农户年增收4000万元以上,促进400多户群众顺利脱贫。深化山海协作,在丽水开展产业合作项目13个,实现到位资金4.27亿元。四是推动协作共赢。加强劳务协作,积极推动两地就业管理部门、专业培训机构共建劳务输出和培训基地。通过组织劳务招聘会、发布用工信息、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建设扶贫基地等多种方式,优先吸纳结对地区劳务人员来湖就业。上半年,已组织太湖龙之梦、辛子精工、蓝海物业等20余家企业赴川提供就业岗位2700余个。
四、“手把手”强化智力援助。突出智力援助,着力为受援地区培养“一支留得住、带不走的干部人才队伍”。一是加强党政人才培养。以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为目标,围绕基层党建、生态文明建设、特色小镇培育等主题,在湖州市委党校举办2期专题培训班,组织举办7期党政干部综合能力提升班,200余名对口地区干部来湖培训。依托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举办2期木里县干部人才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120名干部参训。下一步将着力加强结对地区农村致富带头人、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干部的培训工作。二是深化专业技术培训。根据结对地区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现状,编制落实好年度柔性智力援助项目计划,完善传帮带模式,选派教师、医生、农业和广电等专技人才20余名,开展援疆援青援藏支教支医支农工作。开展“组团式”医疗教育帮扶,派遣23批100余名专家赴柯坪县、乌兰县开展短期业务指导,涵盖扶贫攻坚、教育提升、远程医疗、文化融合、强基维稳等各方面。三是突出民族学生培育。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教育工作方针政策,办好内地西藏班和新疆班,其中菱湖中学是全省唯一承担内地西藏班的省级重点中学,去年西藏毕业生高考成绩本科上线率达100%。着眼于促进对口地区青年学生就业创业,落实湖州—滇西职业教育战略合作协议,举办云南德宏中职班。首批云南德宏中职班共接收云南德宏州建档立卡家庭子女264名。各校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为载体,采取“0+3”(3年在湖州就读)模式进行订单式校企联合培养,实现学生入校即入企、毕业即就业。
五、“一对一”深化结对帮扶。全面落实携手奔小康行动“县与县、镇与镇、村与村、学校、医院”五个层面结对帮扶关系,努力先富帮后富。一是实现县区结对全覆盖。湖州市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各县区分别与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海西州乌兰县、凉山州木里县、广元市青川县、广安市广安区进行结对,签订携手奔小康行动结对帮扶协议,按照“优势互补、长期合作、聚焦扶贫、实现共赢”基本原则,积极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帮扶协作新格局。二是开展镇镇、村村结对示范。该市所有县区与四川3个结对县区,建立镇—镇结对关系7对、村—村结对关系7对,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以购代捐”、民宿经济培育及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输出等形式,帮助结对地区所属镇村发展特色农业、休闲旅游和建设美丽乡村。三是完善学校、医院结对关系。湖州市在去年11所学校与乌兰县所有中小学、幼儿园签订校际合作协议的基础上,今年又安排7所学校、7所医院与5个结地县区所属学校医院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明确互派管理人员和教师、医生进行交流培训、跟班学习,开展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帮助结对地区提高教育医疗水平。(湖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