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省安排援青资金1940万元,用于教育设施建设、教育服务创新、教学设备提升和海西州教育事业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基础设施、教学环境改善。安排援青资金1700万元,实施了海西州高级中学建设、德令哈市幼儿园改造和民族中学改造、格尔木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天峻县中学改建扩建工程和海西州委党校校园综合整治工程建设项目。安排援建资金150万元用于教育服务创新,实施了海西州职校检验实训基地和德令哈市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安排援建资金90万元提升教学设备,实施了海西州校车及教学器具购置和德令哈市新建幼儿园教学设备项目。
——教育水平、师资力量提升。浙江省选派13名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赴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海西州高级中学、德令哈市一中开展为期一年半支教活动。援青教师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师徒结对、开展教研活动等方式,带动受援地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更新了受援地教师的教学理念,推广了新的教学方法,提高了管理水平。2017年,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第九届理事单位、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会员单位,均是青海省唯一入选的高职院校。德令哈一中“杭州班”办学效果显著,在海西当地引起强烈反响,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
——结队帮扶、职业教育提高。在海西职业教育领域形成了浙江省5所重点高职院校和1所优质高职院校“5+1”合力支援海西职业教育的良好局面。一是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与绍兴上虞职教中心签署《对口支援协议书》;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对口支援协议书》:与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关于合作开展两校交换生培养协议书》。二是由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派出多名专家教授赴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交流访问。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组团赴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指导会计、电子商务两个特色专业建设并捐赠了价值1万余元的50套礼仪服装。三是在浙江工业大学举办了海西州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班1期,海西州三所职业院校共30人参加了培训,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姊妹学校合作办学协议书》,有力地促进了当地教师“双师型”能力的提升。
——民族团结、交流交往加深。浙江省投入50万元资金开展活动,共有195名师生参加。7月,先后组织天峻县在宁波开展“藏汉一家亲峻甬少年情第二届民族团结夏令营”、“聚星和华茂足球主题夏令营”,天峻县第二民族中学赴浙江省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友好交流;州高级中学在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开展夏令营活动;德令哈市25名师生赴上海、杭州进行暑期科技夏令营;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组织34名师生到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参加在杭高职院校艺术节活动。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民族团结夏令营活动进一步加强了两地青少年的交流、交往、交融,帮助学子们加深了解,开拓视野,增进了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