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局对全省13个调查县(市、区)157户油菜籽种植户成本收益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今年我省油菜籽产量下降、价格略涨、总成本上升、亩均收益减少。
一、油菜籽产量下降
受1-2月份阴雨寡照天气候影响,越冬生长抽薹期苗情普遍偏弱,菜籽饱满率下降,导致产量较去年有所下降。今年我省油菜籽亩均产量为130.76公斤,比去年的141.42公斤,减少10.66公斤,减幅为7.54%。
二、总成本上升、收益减少
(一)种植成本情况。调查数据显示,今年油菜籽亩均总成本为906.90元,比去年876.24元增加30.66元,增幅为5.04%。其中:亩均土地成本为214.93元,同比减少5.60元,减幅为2.54%;亩均人工成本为423.68元,同比增加34.38元,增幅为8.83%;亩均化肥费、租赁作业费分别为113.47、109.00元,增幅分别为4.30%、11.27%;亩均种子费、农药费分别为15.59、20.29元,减幅分别为1.70%、0.22%。亩均物质与服务费用为268.29元,同比增加1.88元,增幅为0.71%
(二)种植收益情况。尽管今年油菜籽平均出售价格比上年有所上涨,但受产量下降、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种植油菜籽收益较差,农户种植意愿进一步降低。调查数据显示,今年油菜籽平均出售价格(包含菜籽换油价格)为6.10元/公斤,同比上涨0.2元/公斤,涨幅为3.45%。亩均现金收益为368.72元,同比减少48.72元,减幅11.67%。亩均净利润为-103.82元,同比减少68.83元。
三、当前油菜籽生产中存在问题
(一)油菜种植的意愿持续减弱,规模种植户调减播种面积。据调查,2019年我省调查户户均播种面积为13.16亩,比上年户均减少8.33亩。近年来由于种植油菜籽比较效益低,规模农户种植意愿在下降,浙北地区部分规模户改种小麦较多。小户种植面积也有所减少,仅种植1亩左右够家庭自用或赠送亲朋好友,市场出售的比例降低。
(二)油菜籽机收推广难度大,人工收割成本高。规模户反映,油菜籽机收过程中,会出现脱粒不全,收割损耗较大,如操作不当,每亩损失高达25-30公斤。而多数一般户普遍采用人工收割,费时费力,由于人工工价不断上涨,导致人工成本增加,而种植油菜籽的收益受销售价格影响难以提升,油菜籽种植过程中耗费人工比较多也是农民不愿种植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几点建议
(一)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单产水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长江流域油菜生产,推进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和全过程机械化。而新品种、新技术和全程机械化推广需要技术和资金支持。为此,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和企业资本的介入,有组织实现油菜籽规模化种植,克服一家一户种植所带来的高投入、高成本、低收益问题。通过规模化种植,推广机械化种植和收割,提高生产效率,以提高单产水平。大力推广油菜毯状苗移栽机等新型农业机械,替代人工移栽油菜苗。改进油菜收割机性能,解决油菜籽脱粒不彻底的问题,或先用机械割倒,经过晾晒后再由机器捡拾的分段式收割方法,以解决油菜籽机械化收割的薄弱环节。
(二)出台鼓励政策,增强农户种植油菜籽的信心。油菜籽是我国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来源,菜粕是仅次于豆粕的大宗饲用蛋白源。发展油菜籽种植对保证我国食用植物油脂和饲用蛋白质有效供给,改善食物结构,促进养殖业发展等方面均有重要影响。在我国食用油原料市场逐渐被进口大豆抢占的今天,大力发展油菜籽种植对解决我国食用油脂原料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级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探索出台对油菜籽种植奖励政策,增加油菜种植保险的幅度和范围,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油菜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减少种植风险,增强农户种植油菜籽的信心,提高农民种植油菜籽收益。
(三)因地制宜开展发展“观光油菜”产业。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发展,各地可以因地制宜选择在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周边或旅游条件较好的地方发展“观光油菜”产业,促进农业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将种植、观光、收割、加工等油菜产业全过程有机融入到旅游产业中,提高油菜种植附加值,增加当地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