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青田平湖携手共建山海协作示范区

发布日期:2019-04-17 来源:省发改委 浏览次数:

  近年来,浙江省青田县与平湖市共同携手,率先开启山海协作升级版探索之路,青田县先后组织265个经济薄弱村自主集资、1万元余户低收入家庭广泛筹资,到平湖建设“飞地”产业园,建设后,参与投资的经济薄弱村每年村均增收7.4万元,低收入家庭每年户均增收1000-2000元。
  一、“协作方”到“共同体”,探索精准脱贫新思路
  一是共同谋划,资源配置最优化。深入分析青田土地指标充裕和平湖产业配套成熟的优势,创新提出“飞地抱团”产业合作模式,即通过采取跨区域“飞地”模式在平湖联合共建抱团项目既壮大青田薄弱村的集体经济,又补充平湖的用地指标、助推平湖的产业发展,实现“1+1>2”的目标。
  二是共同保障,协作推进高效化。坚持“大联合”导向创新建设“三供三保”合作模式,即青田“供土地指标、供钱投资、供人管理”,平湖“保障落地、保障招商、保障收益”。建立集人、财、物全要素供给扶持体系,在规划引领、项目立项、资金保障、土地供给、干部选派等方面为“飞地”产业园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持两。两地召开主要负责同志为召集热人的联席会议4次,常务副市(县)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会议11次,协商解决各类问题60个。
  三是共同收益,互利共赢长远化。探索“产业落地在平湖、扶贫增收在青田”的双赢协作模式。飞地产业园选址国家级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招引高质量外资、高科技型企业以及智能制造产业。平湖以“飞地”产业园投资总额的10%支付给青田,作为投资的固定收益,为青田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家庭增收拓宽渠道。目前,在建产业园已有4500平米米提前完成租赁,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亿元。
  二、“传统输血”到“ 精准活血” ,铺筑共创致富新路径
  一是加大“输血”,增强基础设施底子。近5年来,平湖累计给予青田帮扶资金693万元,实施援建项目26个,涉及农村道路交通、村级文化活动场所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助推山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截至目前,已建成援建项目22个,其中道路及相关基础配套项目13个、农村文化活动场所项目3个。
  二是创新“造血”,做大村集体经济盘子。借鉴平湖在全国最早实践“飞地抱团”的强村经验,“飞地”产业园一期项目由青田265个经济个经济薄弱村共同出资成立公司,抱团到平湖投资建设3幢高标准厂房。双方约定,前5年,平湖每年支付公司投资总额的10%作为固定收益,即每年为青田经济薄弱村增加收益1950万元实现村均增收7.4万元;后五年,按“租金+园区企业税收地方所得部分”各50%实行对半均等收益,确保在搞质量外资企业的高效益下推动青田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加。
  三是创新“活血”,拓宽扶贫增收路子。青田通过“家庭自筹一点、银行贷款一点、集体支持一点、青商捐助一点、华侨乐捐一点、党员干部募捐一点、结对帮扶一点、慈善捐助一点、财政补助一点、向上争取一点”筹集“低收入家庭帮扶资金”1.7亿元,入股建设“飞地”产业园二期项目,每年按入股资金10%的回报率将受益发放到户,全县1万元余户低收入家庭年可增收1000-2000元,约1.8万人受益。同时,建立产权界定、股权管理、受益分配、资金管理等制度,并设立帮扶对象准入、动态调整以及退出审核机制,确保帮扶政策落实到位。
  三、“跨地走亲”到“全域走心”,牵动全域思想解放
  一是纵向到底多层级对接。两地在市县层面共同建设“飞地”产业园的基础上,构建起市县飞地、镇街结对、村企共建的“1+9+X”对口专题合作机制。乡镇街道层面,青田9个乡镇与平湖8个镇街道、城投集团建立“一对一”结对关系,初步确定一批合作项目,重点在产业带动就业、精准帮扶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村企层面,平湖发挥当地强企业优势,已有15家企业与青田15个经济薄弱村签订村企结对协议,10个合作项目正加速 对接推进。
  二是横向到边全领域推进。目前,青田与平湖已签订教育、卫生计生、旅游、总工会、人力社保、农业经济、文化战略、侨联等多项战略合作协议,青田˙平湖农特产品体验店已在平湖开设,青田旅游线路已在平湖推介,已开展文化走亲2次。由两地国有公司共同出资,依托青田自然生态和华侨、石雕等历史人文资源,嫁接平湖文化旅游产业运营优势的“青田平湖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正加快规划编制。
  三是联动共治融合式发展。在建设“飞地”产业园过程中,充分调动两地干部队伍的积极性,青田派遣5名干部赴平湖学习招商、引商、留商、养商,平湖派遣相关人员赴青田挂职,将平湖的人才、资金、技术、经验、市场素植入青田发展,通过干部的互派交流,最大程度调动两地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青田县发改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