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路桥区辖区内有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台州银行等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民营金融服务机构。这些民营银行创立的“三品三表”等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为台州市获批国家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打下坚实基础。2015年以来,台州市路桥区检察院围绕辖区内民营银行高发、多发的骗取贷款、信用卡诈骗、违规发放贷款等案件中暴露出的发放贷款方面存在的问题,突出保护民营银行发放贷款安全、规范这一主题,着力防范金融风险,构建新型检银关系,为民营银行开展“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体系涵盖搭台、惩治、挽损、预防等方面。一是搭台唱大戏。在台州银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设立“小微金融检察服务基地”,与区金融办建立日常工作联系机制,和公安、法院搭建金融案件研商互联机制,和工商联建立涉企案件评估机制,通过这些机制,在不同部门间实现“目标同向、步调同一”。二是惩治出大力。对民营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内外勾结致使银行贷款资格审查工作流于形式疲于应付、利用无知群众贪图蝇头小利的心理将不少群众拉上犯罪道路以及为贷款人伪造有关资料、提供虚假场地等行为,突出严厉打击,有效斩断侵犯民营银行贷款安全这一“幕后黑手”。三是挽损放大招。充分发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功效,通过司法机关良性互动,充分运用不起诉、适用缓刑等手段,积极促成骗取民营银行贷款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银行达成还款协议。四是预防谋大计。针对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不规范制发检察建议,提高资金管理能力。定期到民营银行开展专题讲座。组织民营银行工作人员参与庭审,联合金融监管机构和各民营银行,通过新闻报刊、网络平台、检察微信等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以案说法引导社会公众提升防范意识。
【具体案例】
“被告人柯嘉奇犯违法发放贷款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九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2019年3月14日,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检察院公诉部主任苏苏在杭州市为泰隆商业银行员工作专题培训时,专门通报了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开发区支行七部原总经理柯嘉奇一审判决情况。
2016年以来路桥区骗取贷款案件集中爆发,在陆续移送审查起诉到检察机关的几十个案件中,均指向民营银行受到了经济损失,出于对保障民营银行贷款资金安全的考虑,路桥区院对所有案件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一是犯罪嫌疑人普遍认为替人背了黑锅,二是犯罪嫌疑人均集中为无知群众,三是犯罪嫌疑人实际并未使用贷款,四是犯罪嫌疑人从中仅获得了少许好处,五是犯罪嫌疑人不具备贷款条件,六是实施骗取贷款的人员均集中于柯晨鹏(柯嘉奇之弟)、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开发区支行七部原业务经理王祺等人,七是贷款核查流程流于形式。在整体分析的基础上,路桥区检察院依法追诉了柯嘉奇,认定柯嘉奇在明知相关借款人没有还款能力不符合贷款条件等情况下,违规发放贷款共计人民币1940万元,并以涉嫌违法发放贷款罪对其提起公诉。授课后,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增强员工法律意识、纪律意识、廉洁从业意识刻不容缓。
民营银行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贷款是不是被真正需要用的借款人所用、流程是否规范亦不容忽视。为民营企业开展“免疫接种”的目的就在于,既可以有效帮助整章建制促进规范化管理,更重要的是又实现对民营银行金融活动安全性的保障,有助于防范金融领域风险。截至目前,路桥区检察院已要求犯罪嫌疑人积极与银行达成分期付款协议,挽损止损。同时,通过发布《金融检察白皮书》、为民营银行开展专题授课等方式,有效提升了民营银行从业人员、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