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县“互联网+义务教育” 架起山海协作新桥梁

发布日期:2019-11-13 来源:省发展改革委区域发展办 浏览次数:

开化县把“互联网+义务教育”作为深化山海协作的重要内容,依托上城、桐乡、绍兴等结对地区5所优质学校资源,按需结对、依菜点单,实现23所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全覆盖。

一、协同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有效实施

开化县教育技术中心投入资金113万元,完成23个教学点“互联网+义务教育”项目建设。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浙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设“互联网+义务教育”山海协作结对协作专栏,将同步课堂、网络研修等“互联网+义务教育”工作统一在一个平台,共享优质资源,实时了解活动动态,实现结对双方学校同步课堂、同步研修情况在线实时巡查。目前,在杭州市青蓝学校、桐乡市毛衫城小学等5所优质学校的帮扶下,23所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互联网+义务教育”已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全力打造“互联网+义务教育”的开化样板。

二、积极探索“互联网+义务教育”多元模式

充分利用山海协作结对学校的优质资源,开设了跨区域小学科同步课堂和远程专递、名师网络课堂。采用“点单式”服务,受援学校依据需求确定形式,支援学校提供对应服务,确保活动内容与形式契合受援学校实际。桐乡市毛衫城小学结对开化县长虹乡虹军小学,重点加强虹军小学薄弱学科音乐和美术,通过跨区域同步课堂,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音乐、美术学科师资缺乏、专业不强等问题;开化县城东小学,充分依托与杭州市青蓝学校结对及杭州名师范洁在学校挂职的力量,结合受援学校英语口语薄弱的现状,充分发挥杭州名师辐射作用。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分别由省城教师与主授教师上课,受援教师结合主题观摩,引导新教师快速适应并胜任工作岗位。目前,开化县“互联网+教育”山海协作结对帮扶学校共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与政治等9门学科,开展同步课堂600余节,网络研修共700余次。

三、初步彰显“互联网+义务教育”无限魅力

通过实施“互联网+义务教育”,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实现山海协作结对帮扶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需要山海协作协作结对双方教师有充分的交流、一定的默契,需要主授教师有深厚的解读教材与组织教学能力,需要受援教师对设计的精准理解。这都倒逼着教师们去进一步解读教材、去分析目标、去探索课堂教学新路径,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二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基于“互联网+”的跨区域课堂,弥补了部分农村学校语数英科教师薄弱、专职音乐、美术、体育教师缺失的不足,让农村学校学生充分享受与发达地区学生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学生变得“想说、敢说、能说、会说”,找到了自信和力量,变得更加阳光、大气、充满活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