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县“四化”积极推动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

发布日期:2018-12-11 来源:省发改委 浏览次数:

  2015年,嘉善县被列为全国县城深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成为全省3个国家级试点之一。2017年,嘉善又作为全省唯一列入全国工程领域PPP重点城市,通过强化组织保障,搭建管理体系,有效推进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工作。目前,已通过“一方案两报告”评审项目共6个,总投资277.9亿元。
  一、创新机制,推动改革管理“系统化”
  一是建立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商务谈判、法律咨询和项目推进等4个组,并纳入财政、发改等10余个职能部门,建立健全辅导培训、疑难会商、定期交流等协调服务机制。成立PPP项目中心,负责做好PPP项目谋划推介、联评联审、咨询培训、跟踪服务等工作。建立PPP 专家库和中介咨询机构名单,从省、市、县相关部门和第三方中介机构选取工程类、法律类等4方面专家20名,以及涵盖投资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规划研究院等40 家咨询服务机构。
  二是推动专业运作。举办全县PPP专题培训班,邀请专家进行辅导培训,并分部门和乡镇两个专场现场交流拟推项目。建立PPP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召开联席会议,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初审和指导,并针对问题召集部门进行专题协调,截至目前,已召开工作会议近30次,对8个项目进行评审和专业指导。
  三是规范操作管理。制定出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实施办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操作细则等,从计划评审、采购审批、建设执行、移交退出、监督管理等方面加以规范。建立健全项目联评联审机制,实行PPP实施方案与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联评联审,落实财政(国资)、国土、住建、环保、审计、金融、司法、法制、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等“9+X”联审模式。同时,规范项目采购管理,边界清晰项目原则上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选择合作伙伴,涉及产权交易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竞价。
  二、多措并举,推动融资模式“多样化”
  一是发挥基金带动作用。设立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健全城乡各类建设资金统筹使用制度,由县级国资控股小城市、特色小镇等一批镇级融资平台,积极引入保险资金、国资、上市公司等各类资本以股权、债权等方式共同参与,目前国资控股的镇级融资平台达到15家。
  二是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社会事业领域的设施建设、产品开发和服务提供,建立民间资本投资社会事业适度回报和奖励制度,加大对社会资本引导,降低投资风险。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截至目前,嘉善县共有民营医院8家、床位555张。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2016年以来共引进民间办学资本4亿元,积极探索“公建民营”“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混合所有制办学体制改革,创办民办非义务教育学校18个、在校学生5166人。
  三是创新信贷服务机制。积极引导银行机构突出信贷投放重点,优先保障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资金需求,西塘城镇化提升项目和大云巧克力甜蜜小镇争取到农发行投贷结合资金20亿元。同时,出台科技银行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实施办法,强化科技金融支持,截至10月底,5家试点银行累计为近50家企业贷款1.86亿元,贷款余额1.28亿元。
  三、统筹协调,推动服务保障“常态化”
  一是注重协调推进。开辟PPP项目中心专栏,公开发布推介项目信息,鼓励各类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建设及运营,2016年以来,已推出重点推介项目20多个。制定试点项目滚动计划,编制全县项目储备库三年滚动计划,涵盖垃圾处理、综合交通、平台建设、小城市培育等近10个领域,分批次形成年度推介名单。
  二是强化项目服务。引入重大项目、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落实红色代办服务,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定期监测项目产出绩效指标,每3至5年对项目进行中期评估,重点分析项目运行状况、评估风险、制定应对措施,中期评估结果、绩效指标情况作为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费用获取的重要参考和调整依据。强化跟踪服务,对已推介、落地项目进行定期跟踪,通报项目洽谈和推进情况,及时总结梳理面上共性问题,研究相关对策建议。今年以来,召开方案评审会3次、专题协调会10余次,解决问题6个。
  三是转型管理模式。推行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在已经实现城区园林绿化、供水污水、垃圾处理等领域“管办分离”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推进县内国有企业改革,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提高国有资产监管效率,实现国有资产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将有关原属县国资局的审批权限下放到县国有公司,初步拟定县级国企分类改革方案。
  四、精准发力,推动项目实施“高效化”
  一是实现面上布局。2013年底,嘉善县着手启动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改革,引入社会资本并投入运营污水处理厂、民办养老机构等近70家,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深入实施城乡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发展框架,完成城镇规模分配方案和四线划定工作,确定2020年城镇规模、2030年城镇增长边界。加快城乡一体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政府投资项目投入较去年翻倍增长,4个省市特色小镇建设成效明显。
  二是围绕难点攻坚。嘉善县老龄化程度28.5%,位列全省县(市、区)第三、嘉兴市第一。为此,嘉善县积极探索社会化养老新模式,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鼓励采取公建民营、民办、PPP等模式建设养老机构,共有养老机构12家。总投资2.15亿元,设计床位800张的县社会福利中心于今年5月投入使用,以公建民营方式委托北京保利安平养老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运营。民办养老机构保利安平和熹会一期设计床位600张,已投入运营,二期设计床位2500张,主体土建已完成。
  三是探索示范样本。2013年,嘉善县与华夏幸福签订《整体合作开发建设经营浙江省嘉善县约定区域合作协议》,采用BOOT模式探索建设嘉善高铁新城新型城镇化项目,将在嘉善南部约12平方公里土地上,打造 “产业高度集聚、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独具魅力”的产业新城。另外,以BOT 模式运作的生态能源发电项目已正式投运,以BTO+BOT模式运作的嘉善县保障性安居工程及公园绿化PPP项目入选国家重大市政工程领域重点PPP项目名单并开工建设,以BOT模式运作的建筑废弃物循环化利用项目已顺利落地。(嘉善县发改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