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金华市辖区上半年大规模生猪成本调查分析

发布日期:2017-10-30 来源:浙江省物价局 浏览次数:

规模生猪养殖利润空间收窄

2017年金华市辖区上半年大规模生猪成本调查分析

根据《关于开展2017年全省油菜籽及上半年生猪成本收益直报调查的通知》(浙调查【201718号)要求,近期,金华市物价局成本调查监测预警分局对市辖区所属5个大规模生猪养殖场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期为201612月至20175月数据。调查显示:调查期内我市生猪出栏价格下滑趋势明显,养殖收益降幅较大,养殖利润持续收窄。

一、生猪价格下滑趋势明显

本调查期内,生猪价格整体呈下降态势,根据每月报数据显示:生猪平均出栏价格除1月份受春节消费需求拉动有所回升外,自去年12月份的每公斤(下同)16.83元持续下降至今年5月份的14.05元(这也是市区连续25个月以来的最低值),下滑速度及幅度都较大。据对各养殖场调查了解,主要原因是受“猪周期”影响。去年养殖利润持续保持在高位,且利润空间较大,吸引了养殖户扩大养殖以及其他市场资金的注入该行业。同时,受国家环境整治措施的影响,散、小户减少,养殖企业等规模养殖增多,存栏量的增加幅度更大,市场供大于求。并且,近几年居民消费观念变化较大,猪肉消费减少,市场需求减弱,进一步压缩了养殖利润,驱动生猪价格持续下滑。

受市场价格下滑影响,部分养殖户呈观望态度,压栏出售,出栏头重增加。

数据汇总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市头猪平均售价为每公斤16.69,较去年下半年下降10.22%,较去年同期下降14.62%;今年上半年出栏猪头重131.55公斤,较去年下半年增加1.17%,较去年同期增加6.14%。受此影响,今年上半年头猪产值合计2184.06元,比去年下半年减少251.09元,下跌10.31%;比去年同期减少232.72元,下跌9.63%

二、养殖总成本变动不大

调查期内,我市每头生猪饲养总成本为2024.97元,比去年下半年减少18.68元,降幅为0.91%

影响成本小幅下降最主要因素是仔畜费下降。受育肥猪价格持续下滑影响,仔猪价格顺势下跌,25公斤左右的仔猪购进成本为883.77元,比去年下半年减少28.63元,降幅为3.14%。其中,仔畜价格为35.07/公斤较去年下半年的36.5/公斤下降4.07%

劳动日工价、雇工费用基本持平。受企业自动化程度提高影响,用工数量和工时减少,加上今年人工费用涨幅不大,雇工价格基本持平。今年上半年劳动日工价和雇工工价分别为85元、108.98元,较去年下半年分别持平、下跌2.25元。

其他物质与费用中仍呈温和上涨态势。其中:

(一)燃料动力费用小幅增加。受环境治理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燃料动力费为19.5元,较去年下半年上涨1.32元,涨幅为7.62%,较去年同期上涨0.56元,涨幅为2.96%

(二)其他直接费用增加。今年上半年其他直接费用为27.11元,较去年下半年增加3.97,上涨17.16%,较去年同期增加5.91元,上涨27.88%。主要费用是环保排污后期运行与维护费用。受环境整治政策影响,生猪养殖企业环保投入不断增加,后期维护与运行费用也不断增加。调查户中此项费用为每年30-70万左右。

(三)医疗防疫费、死亡损失费增加。头猪的医疗防疫费为45.88元,较去年下半年增加11.4元,增幅为33.06%;死亡损失费为18.72元,较去年下半年增加1.36元,增幅为7.83%。调查户使用的疫苗大部分为进口疫苗,费用较高,且为有效的防控疫情,疫苗使用的种类均无法减少,部分调查户头猪疫苗费用甚至高达150元。

三、养殖利润空间收窄

从月报调查数据看,调查期内我市生猪养殖效益“前高后低”,并出现了盈亏转折点。12-2月期间,受仔猪进价成本较低及春节消费需求拉动影响,头猪净利润不断上涨,2月达到最高值,每头416元。3月开始受价格不断下跌影响,利润下滑,5月后转为亏损状态。汇总平均后,今年上半年我市大规模生猪养殖净利润为159.09元,比去年下半年利润额减少232.41元,下跌59.36%,比去年同期利润额减少401.34元,下跌71.61%

养殖利润下滑主要是受生猪价格下跌影响,目前饲养的其他费用变动幅度不是不大,市场供需是养殖效益的最主要因素。对于接下来的价格走势,养殖户均认为这是受新的“猪周期”影响。部分养殖户认为此次周期影响时间可能更长,因为在近两年生猪养殖市场洗牌后,规模企业养殖成为行业主体,市场存栏量巨大,释放周期更长。但也有部分养殖户认为规模企业更能维护市场的稳定,企业为了自身运营考虑,价格不会再跌至20132014年的低值,亏损幅度也会降低。进入78月份,受天气炎热影响,生猪活体运输不便,可能会对生猪价格产生拉动作用,预计生猪养殖收益将止跌回稳。

四、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一)我市生猪生产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猪周期”带来价格不稳定。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难以跳出周期性波动规律。在去年价格普涨过后这次生猪周期已经开始,价格波动幅度增大,调整时间的不确定性,养殖户养殖收益走低甚至亏损的可能性增大,降低养殖户积极性,影响市场稳定;二是环境整治成本持续上涨。环保一次性投入资本较大,后期维护费用也居高不下,养殖成本增高,且这一成本随着环保标准不断提高,后期投入还将继续增加;三是疫病防治难。我国生猪活体运输,导致疫病传播快且预防控制难度增加,为防控疫病,养殖户疫苗大部分购买国外进口疫苗,费用高昂。

(二)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我市的生猪生产状况,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增强市场防御能力。一是加强市场信息监测。及时掌握生猪市场存栏信息,全面、客观地认识和分析市场形势,合理进行产能控制,降低风险。二是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扶持生猪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母猪补贴、生猪保险、疫病防治等,化解猪价暴涨暴跌和疫情风险,促进生猪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是加强市场调控。猪价低于盈亏平衡点时除了政府收购肥猪、加大冻肉库存外,应完善养殖户商业化保险机制,力求缓解“猪周期”对生生产和产业发展的过度冲击

2、加强疫病的防控。科学的防治疫病,才能降低养殖成本。首先要加强国疫苗的研发与补助,提高国疫苗的品质。其次,提高国疫苗补助的针对性。其次,应加强养殖技术人员的培训学习,提高防疫技术人员专业化水平

3、提高生猪养殖的科技化程度。一是科技化能降低成本。此次调查发现部分养殖户通过自动化养殖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存栏量5000多头育肥猪管理只需要3人。因此还需要企业不断依赖科技化程度提高降低成本,提高收益。二是科技化能带来生态环保。在我市美保龙种猪育种有限公司里有着“养猪场里喝咖啡”的良好环境,真正实现了生态、现代农业。这些都依赖于养殖业科技化水平提高。通过设施设备的改造提升如推广猪舍环境调节系统、自动化饲喂系统、排泄物清运系统等新技术,打造智能化、数字化的现代生猪养殖

金华市物价局成本调查监测预警分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