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扎实推进中心镇扩权改革着力培育区域经济发展
发布日期:2009-09-04
来源:城乡体改处
浏览次数:
温岭有泽国、大溪、松门三个省级中心镇,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如何激发中心镇发展活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这一目标,在推进中心镇扩权改革方面作了一些积极探索,成效明显。今年1—6月,三个中心镇的规模上工业产值、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占温岭全市总量的52.3%、35.8%和33.6%,其中规模上工业总产值增幅高于全市9.3个百分点,发展呈“三足鼎立”的态势,为温岭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做法是:
一、以政策倾斜激活中心镇发展的内动力。
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中心镇落实了“三个全额返还”,即中心镇的税收分成,在完成市级下达的税收任务后,市得部分全部返还;中心镇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市得部分全部返还;中心镇的基础设施配套费,市得部分全部返还。此外,土地出让金净收益90%以上返还。二是加大土地扶持力度。增加中心镇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安排中心镇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用地。自08年以来共安排中心镇重点项目19个,用地3000多亩,占全市1/4。今年还将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为契机,对铁路站场、高山移民、物流基地等中心镇发展项目用地予以重点考虑。三是加大融资扶持力度。鼓励中心镇探索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管理科学规范的政府融资平台,满足中心镇发展对政府投入的要求,加快中心镇开发建设进度。在泽国镇开展试点工作,成立了温岭市北区城市建设开发公司,通过盘活政府旧办公用房等闲置资产,增强镇政府的融资能力。
二、以权限下放提高中心镇发展的执行力。
一是优化机构设置。根据产业发展和城市管理的需要,在三个中心镇设立了第三产业办公室和城市管理办公室。以增设、升格等方式,进一步强化中心镇的部门设置,扩大并完善中心镇管理职能。如设立了环境监察中队、公共卫生所、交警中队等基层站所,并着手在中心镇设立建设规划分局、国土资源分局、城市管理执法分局,对分局主要负责人,在岗期间给予副科级待遇。此外,我们还根据当前基层维稳工作需要,计划配备专职维稳领导干部。二是加大权力下放。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则放”原则,以授权、委托等形式,探索扩大中心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如市环保局、市工商局以授权的形式,将部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权限下放到了基层所队;市建设规划局以委托方式将镇域范围内的市容环卫管理监察职能交予当地政府,并将个人建房项目审批、工业企业配套费办理审批等权限下放到基层规划所,实行一线办理,方便群众办事。三是侧重个性考核。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我们根据中心镇发展需求,加大对工业、三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考核权重。如把中心镇的服务业考核权重提高到7分,其他镇(街道)为3—5分。
三、以机制创新增强中心镇发展的辐射力。
一是探索建立比学赶超的竞争机制。重新定位各中心镇发展的目标方向和具体规划,以此树立标杆、激发动力。如我们给泽国的定位是进入全省百强镇前30位、全国千强镇前150位;大溪是打造省经济强镇、统筹发展的示范镇;松门是建成温岭东部沿海的滨海新城。二是探索建立高起点规划的建设机制。就是按照中心城区的标准编制中心镇发展规划,使中心镇成为新城区、新城镇、新社区。将泽国、大溪两镇纳入80平方公里“大三角”城市组团,通过泽太一级公路、大石一级公路、西环路、万昌路北延等“城市走廊”实现有机融合。目前,泽国作为省城镇规划体系中的小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1平方公里,城区主干道路基本成形;大溪镇作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成区面积拓展至8平方公里,中心区已有10多幢20层的高层建筑。同时,按照建设滨海新城的要求,对松门镇总体规划进行重新调整,高规格编制了义学坦中心区控制性详规。三是探索建立先行先试的工作机制。就是把创新试点工作放在中心镇进行探索,以加快中心镇改革发展。如我们在泽国实施农房建设“立改套”试点,在大溪开展城乡污水处理试点,在松门探索“农村宅基地换集镇住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农民社会保障”试点。
四、以产业壮大提升中心镇发展的竞争力。
针对去年中心镇部分骨干企业出现的资金链断裂问题,把化解企业债务问题提升到解救行业危机的高度,设立企业资金链风险救助基金5000万元,确保中心镇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同时在产业集聚上实现突破发展。鼓励大溪镇打造省级泵与电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支持松门镇开发东南工业集聚区,要求泽国镇加大专业市场的整合提升力度。注重发挥各自优势,加强特色主导产业的培育,如泽国重点发展制鞋、空压机、新型建材,大溪发展水泵、注塑、鞋帽;松门发展船舶修造、水产食品、流水线等。同时,还将根据各地的区位条件,分别在泽国、大溪、松门布点铁路、公路、港口物流基地,着力形成公铁港联运、海陆联动的区域物流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