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图标 当前位置: 首页
>发展改革工作 >投资管理和项目推进 >投资新政

2024年全省投资“赛马”最佳实践(一)

发布日期:2025-04-03 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40

宁波市:实干笃行勇争先 奋力夺取全年胜

2024年以来,宁波市坚决贯彻落实“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树牢“项目为王”理念,积极抢抓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窗口机遇,深入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千方百计稳住投资基本盘,为全省投资工作贡献宁波力量。

迭代优化工作机制,以项目之“进”筑牢投资之“基”

系统重塑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重大项目储备、招商引资落地、项目建设提速、要素供给保障、国企民企双向发力等扩大有效投资政策落地实施。强化重大项目“1245”统筹推进机制,累计召开各层级协调例会70余次,协调了130多个项目(事项)140多个问题,推动甬江实验室、奥体中心二期、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宁波至象山市域(郊)铁路、宁波外事学校等一批项目破难提速。

聚焦“国家所需”,以要素之“争”激活投资之“力”

建立健全政策解读库、项目谋划库“两库”工作体系,结合宁波实际,逐条逐项对照解读,研究形成可承接落地政策的主要思路举措和重点支撑项目,项目谋划库包含9大领域106个细化方向重点项目838个、总投资1.9万亿元。向上争取“两重”、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要素支持,累计争取各类资金超600亿元。

持续巩固改革成效,以机制之“新”强化投资之“韧”

持续健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工作体系,完善项目储备机制、协调推进机制、专业服务三大机制,推动杭州湾跨海大桥REITs项目正式发行上市,系全国首单跨海大桥公募REITs、宁波市首单基础设施公募REITs。迭代优化投资项目数字化治理能力,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健全投资项目“一阶段一件事”办理,持续提升项目审批质效,全年办结各类业务超3.4万件。


绍兴市:抢抓机遇、激发活力,大力推动投资提效攻坚

2024年,绍兴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抢抓扩大有效投资“窗口期”,迭代“全周期”管理,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引导全市上下最大力度抓项目、最快速度建项目、最优服务推项目,持续推动投资结构优化、投资效益提升。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项目投资增长8%,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53.6%,领跑全省。

重规范、强机制

印发实施谋划储备、项目挂联、晾晒评比、要素争取等八大机制和工作方案。迭代完善重点项目建设协调机制3.0,组织开展重大项目“电视问政”,深入开展重大项目百日攻坚、双月服务活动,扎实开展“红旗”“蜗牛”项目比选、平台晾晒、通报提醒、现场观摩等活动,全市上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

重建设、强推进

扎实开展项目全周期管理,深化前期攻坚行动,全市61%的新建项目平均提速2.4个月。镜岭水库等148个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138.6%,37个新建项目提前两个月实现100%开工。深入开展督导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全年联系走访项目154个,协调问题102个。

重谋储、强统筹

按照“干着今年、想着明年、谋着后年”思路要求,精准深入谋划储备一批“两重”“两新”、新质生产力、民生基础和内生项目,多轮摸排、多次会商,储备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52个。精谋优储,做大盘子,2025年计划安排重大项目近1500个,年度计划投资较上年增长7.4%。积极谋划绍兴低空新基建、曹娥江流域综合治理、城市地下管网管廊建设改造等项目。

重要素、强保障

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把握政策窗口期,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半月赴京、每周赴省”,全力拼抢资源要素。2024年,全市争取增发国债、“两重”、中央预算内等资金155.8亿元,有效推动镜岭水库、柯诸高速、杭州湾南翼平原排涝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40个项目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新增用地指标5269.5亩,6个项目获中央加大建设用地保障重大项目、保障用地8139亩,要素争取工作获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