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切实推进山海协作“产业飞地”建设 在全省实现“三个率先”

发布日期:2021-08-17 来源:省发展改革委地区处 浏览次数:

衢州市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山海协作“飞地”高质量建设与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聚焦聚力山海协作“产业飞地”建设,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主动对接靠前服务,与杭州、绍兴、宁波等地共同携手,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原则纵深推进平台载体搭建,在全省率先完成首个山海协作“产业飞地”签约,率先启动首个产业项目签约入园,率先实现全市6个县(市、区)山海协作“产业飞地”建设全覆盖。为打通“两山”转换通道、加快推进山区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搭建新载体、开辟新路径。

一、坚持纵向联动,系统谋划一体推

(一)高位部署形成“一盘棋”。省政府出台山海协作“产业飞地”实施意见后,衢州市政府第一时间召开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开展专题研究,围绕前期对接、洽谈签约、深度磋商、项目引进等重点环节,仔细分析论证,合理明确节点,形成全年工作计划。在重点推进阶段,辅之以周报制度,紧密跟踪服务,确保工作计划落实落地。

(二)精准摸排练好“绣花功”。在全市开展全面摸底,倾听区县诉求,尊重基层选择。首先着手对各县(市、区)工业平台现状、“产业飞地”建设意愿进行全面摸底,然后对各县(市、区)的选址意向、选址理由进行分类梳理、认真分析,引导区县以省发改委遴选的省级新区和部分省级开发区(园区)为对象、以山海协作结对关系为基础,形成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选址意向。

(三)分类指导找准“突破口”。在选址过程中加强市级统筹,做好分类指导,及时分析问题困难,寻找对策举措。对山海协作帮扶方具备“飞地”落地条件的,积极指导双方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直接进入商洽阶段,开化县、常山县、江山市、柯城区、衢江区等陆续完成签约;对帮扶方不具备“飞地”落地条件的,则对应省里顶层设计,将大方向聚焦在杭州、绍兴等结对市,从市级层面共同做好引导和协调,协助区县开展双向选择,龙游县顺利与杭州钱塘区达成共建协议。

二、坚持横向互动,跨域联手合力推

(一)组团式调研,充分对接意愿。加强与杭州、绍兴、宁波、嘉兴等市的高效互动,充分发挥市级层面统筹作用,相互交换意见建议,对接共建意向。3月初,衢州市协作中心牵头,组织6个县(市、区)分别赴杭州、绍兴、宁波、嘉兴等地,实地考察相关平台园区,与结对市县开展面对面交流。同时,借助山海协作对接活动等各类载体,与结对市县相互交换选址意见,共同分析结对基础和平台条件,围绕平台共建达成高度共识。

(二)专班化运作,协同高效运行。“产业飞地”合作双方共同研究和部署平台推进工作,分别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由分管领导牵头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工作专班,财政、发改、资规、协作等部门共同参与协议谈判、方案策划和具体实施。同时充分发挥在衢山海协作挂职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强化工作互动。开化县构建“1+2+X”干部挂职体系,由1名副处级干部领队,2名专职干部和若干名专业干部根据工作需要,阶段性轮换在绍兴滨海新区驻点办公,共同推进“产业飞地”。

(三)示范式推进,发挥赛马效应。立足区县不同的合作基础与合作条件,选准切入点全力协助“产业飞地”建设。3月中旬,开化县与绍兴滨海新区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市县联动着手组建前期谈判小组,赴滨海新区开展多轮实地谈判,一个月后两地签署山海协作“产业飞地”共建框架协议,成为全省首个签约的县(市、区),在全市发挥良好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区县加快工作节奏,在7月底前全部完成共建协议签署。

三、坚持项目带动,创新合作渐进推

(一)规划引领优布局。每个“产业飞地”选址面积原则上1500亩,共建双方联合踏勘现场,反复分析论证,达成选址共识。围绕“飞地”亩均效益不低于飞入地平均水平等目标的实现,将“产业飞地”选址于区位优势明显、落地条件较为成熟的区块,统筹考虑水、电、汽等产业配套,实行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同时有效利用飞入地平台的现有产业优势,加强“产业飞地”建设起步阶段的原始积累,为下步产业升级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整合资源强保障。共建双方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整合集聚各类要素向“产业飞地”倾斜。飞入地负责落实平台空间,飞出地负责保障建设用地指标,围绕资金投入、税收分成,以及经济社会指标统计、能源消费指标统计等具体细节,深入磋商洽谈,共同加强要素保障,按照双方共同投入、共同建设运营、共享收益分成的原则进行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

(三)精准定位引项目。严格执行飞入地建设开发标准,紧密结合飞入地园区规划,明确产业定位和项目准入标准,共同开展信息筛选、洽谈研判和项目推进。柯桥—江山“产业飞地”成功签约光学级功能性膜材料制造项目,项目成套装备、工艺技术及单位效益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投产后预计年销售额可达80亿元,年利税16亿元。开化—滨海新区“产业飞地”成功签约清华大学TUS装配式建筑产业化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700万平方米TUS装配式新型建筑材料,预计可实现年销售额13.4亿元。(衢州市经济技术协作中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