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002482031/2021-36798 组配分类:本机关其他政策文件
发布机构:浙江省发改委 生成日期:2021-04-27
文件编号:发改办规划〔2021〕145号 统一编号:
有效性:有效

省发展改革委 省爱卫会 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浙江省爱国卫生工作“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05-19 15:33 信息来源:省发展改革委 浏览次数:

省级有关单位,各市、县(市、区)发展改革委(局)、爱卫会、卫生健康委(局):

现将《浙江省爱国卫生工作“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浙江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4月27日


浙江省爱国卫生工作“十四五”规划


为加强我省“十四五”时期爱国卫生工作,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有效防控传染病和慢性病,加快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结合本省实际,对标“重要窗口”新目标新定位,特制订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现实基础

“十三五”期间,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优势,加强爱国卫生运动的领导,以爱国卫生运动新发展推动健康浙江建设,较好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和各项爱国卫生工作任务。

群防群控防疫病发挥关键作用,将爱国卫生运动与传染病防控紧密结合,有效控制局部地区登革热疫情,积极做好“利奇马”台风等应急事件灾后卫生防病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和常态化防控中,聚焦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和薄弱环节,大力开展系列专项爱国卫生运动,推动社区管理、社会动员和疫情防控相结合,助力化解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风险。卫生城镇创建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全覆盖,“十三五”期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21个、国家卫生县城20个、国家卫生乡镇422个,创建省卫生乡镇594个、省卫生村10858个。国家卫生乡镇占比由2016年的6%上升至50%,跃居全国省份第一。在24个城市(县城)、132个村镇开展健康城镇省级示范点建设,推进国家卫生城镇转型升级。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取得实效,结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等载体,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城乡面貌和农贸市场环境卫生得到全面提升,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劣V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农村河道保洁覆盖率100%,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稳居全国前列。农村改水改厕高水平推进,实现全省农村卫生厕所基本全覆盖,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9%,位居全国前列。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农村饮用水达标人口覆盖率达95%以上,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同质饮水。病媒生物防制成效明显,组织开展季节性、专项性除四害活动,全省所有城市、县城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达到国家标准C级以上。圆满完成G20杭州峰会病媒生物防制保障任务。居民健康素养稳步提升,以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健康素养进农村文化礼堂等为载体,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建设健康促进场所5308个,启动无烟党政机关建设,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从18.25%提高到33.08%,位列前茅。

表1  “十三五”爱国卫生工作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规划

目标

2020年

底值

完成

情况

卫生创建

1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10

30

完成

2

创建国家卫生县城

20

33

完成

3

创建国家卫生镇(乡)

160

422

完成

农村改厕

4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

100

99.93

基本

完成

5

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

%

≥96

99

完成

水质监测

6

所有设区市具备106项水质指标检测能力

11

11

完成

7

全省县级地区具备水质常规指标的检测能力

90

90

完成

8

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

65

92.62

完成

9

农村合格饮用水人口覆盖率

%

90

97.85

完成

病媒生物防制

10

城市(县城)鼠、蚊、蝇、蟑螂四害密度控制水平达国标C级及以上

%

100

100

完成

11

城市(县城)规范开展病媒生物密度监测率

%

100

100

完成

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12

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70

100

完成

13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制村覆盖率

%

50

85

完成

14

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

68

73.62

完成

15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有效建制村覆盖率

%

全覆盖

100

完成

16

农村河道保洁覆盖率

%

100

100

完成

17

相对2013年PM2.5平均浓度降低

%

33

59

完成

健康素养

18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

24

33.08

完成

19

人群吸烟率

%

下降2%

下降2.73%

完成

(二)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省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期,也是基本建成健康浙江的关键时期。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对健康的需求呈现多样性、多层次、多方面特点,爱国卫生运动也面临新变化、新机遇和新挑战。

——爱国卫生运动老问题未解叠加新变化。我省爱国卫生运动具有良好的基础,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大健康”工作格局尚未真正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暴露出来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群众组织动员和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基层机构和能力弱化,信息化程度不高。

——爱国卫生运动在新发展阶段面临新机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就爱国卫生运动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和论述,强调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重大意义。《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国务院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意见》和全国爱卫会、中央文明委、健康中国推进委《关于开展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活动的意见》,对爱国卫生运动提出了新要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健康有了更高期盼,伴随健康中国进程的加快,爱国卫生运动作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有效载体迎来了改革发展新的历史机遇。

——爱国卫生运动在变局中迎来新挑战。随着工作重心从偏重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卫生健康管理转变、从传统粗放式管理向现代精细化管理转变,更好发挥爱国卫生运动在健康浙江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和引擎作用,需要创新社会动员机制和方法手段,广泛推进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提高基层社会卫生健康治理能力,协同推进健康浙江建设,着力提高爱国卫生工作水平和工作实效。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四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动员,预防为主,群防群控,依法科学治理,全民共建共享。总结推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有效经验做法,广泛、深入、持续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完善公共卫生设施,高质量改善人居环境,有效防控传染病和慢性病,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为基本建成健康浙江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强化群防群控。加大政策支持和基础保障,完善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爱国卫生人人参与、健康生活人人享有的良好局面。

——坚持传承创新,丰富工作内涵。继承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文化优势和群众优势,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促进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持久推进。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依法治理。聚焦影响群众健康的环境卫生、公共卫生等方面突出问题,确定阶段重点任务,强化结果评价和引导,有效破解健康影响难题。坚持依法行政,完善法规和标准体系,提高爱国卫生法治水平。

——坚持全民动员,实现共建共享。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的部门协调和群众动员优势,引导社会各界、家庭和个人积极参与改善公共环境等活动,践行健康理念,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共享健康成果。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危害健康的主要环境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全面普及,卫生城镇高质量巩固,健康城镇建设深入开展,爱祖国、讲卫生、树文明、重健康的浓厚文化氛围全面形成,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爱国卫生运动的整体联动新格局全面形成,社会卫生健康综合治理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到2025年,努力将我省建设成为全国爱国卫生工作省域示范区,助力我省打造公共卫生最安全省份之一,建设健康中国省域示范区。

(二)主要指标

——健康宜居人居环境加快建设。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8%,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和达标率达到95%,农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到90%。

——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较好形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包含学生)大于43%,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达到40%,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降低到8.5%以下。

——社会卫生健康综合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全覆盖高质量巩固,国家卫生乡镇创建比例达到90%,健康促进县(区)建设比例达到85%,健康乡镇建设比例达到85%。

表2  “十四五”时期爱国卫生工作主要指标

类别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位

规划目标

健康宜居人居环境

1

农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

%

90

2

县以上城市集中式饮水水源水质达标率

%

100

3

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

%

>99

4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

70

5

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

100

6

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

78

7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

%

95

8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达标率

%

95

9

设区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

μg/m³

≤27

10

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四害密度控制水平达到国家标准C级及以上的街道比例

%

100

11

建设以灭蚊、灭蝇为重点的除四害村

1000

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

12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

40

13

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

%

<8.5

14

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

%

<20

15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包含学生)

%

>43

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

16

公众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

%

40

17

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设置

台/万人

1.5

18

“无废城市”建设覆盖率

%

50

19

健康促进医院覆盖率

%

95

20

健康促进学校覆盖率

%

80

社会卫生健康综合治理

21

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比例

%

100

22

巩固国家卫生县城比例

%

100

23

国家卫生乡镇创建比例

%

90

24

健康促进县(区)建设比例

%

85

25

健康乡镇建设比例

%

85

26

健康村建设比例

%

85

四、主要任务

(一)高水平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持续实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行动,深入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以产业、能源、运输结构优化调整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加快提升污水管网收集效能和处理能力,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和标准化运维,到2025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实现既有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全覆盖。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治理修复,开展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快实施乡村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和星级建设。完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体系建设,高水平推进生活垃圾治理。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改造升级,推进农户垃圾精准分类,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能力。全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加快培育推广塑料替代产品,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深入开展美丽城市、城镇、乡村建设,建设人人共享的美丽大花园。实施重点区域环境高质量整治行动,开展城郊结合部、城中村、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专项整治,规范“五小行业”等重点场所卫生管理,高水平改善提升城乡人居环境。

(二)高标准推进城乡“厕所革命”

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实施城市公厕服务提升行动,保持厕所供给总量与城市发展相匹配。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厕所标准化改造。将农村公厕与乡村振兴、村容村貌提升、公共服务改善等同步谋划,一体推进。因地制宜推行粪污无害化处理模式,建立厕所建、管、用并重的长效管理机制。

专栏1  “厕所革命”提档升级行动

城乡公厕提档升级。高标准建设(改建)学校、儿童青少年活动场所、集贸市场、商场、码头、农(渔)家乐等重点场所公厕,每个行政村至少建成1 座以上规范化农村公厕,落实城乡公厕长效管理制度,稳步推进农村公厕与手机地图应用软件数据共享。

旅游公厕提档升级。加快推进第三卫生间建设,提高女性厕位比例。实施旅游厕所“厕所码”,建立A级景区旅游厕所电子地图,实行等级厕所退出机制,实现旅游公厕量足、洁净、舒适、免费。

农村厕所运维管护提档升级。加强农村改厕技术指导培训和文明用厕宣传教育,将公厕和户厕化粪池纳入污水管网系统统一运维管护,提升农村厕所管护水平。

医疗卫生机构厕所提档升级。制订医疗卫生机构厕所建设和服务标准,配齐厕所基本设施、疾病防控和病人辅助设施,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厕所长效管理模式。

(三)高品质保障城乡饮用水安全

加强城乡饮用水水源保护,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依法清理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定期进行安全评估。推进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开展新型污染物、水源涵养地、背景断面、质控比对等手工监测,提升生活饮用水实验室检测能力。完善饮用水水源预警监测自动站建设和运行管理,严格饮用水水源地周边有毒有害物质全过程监管。推进城乡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完善运维体系,深化农村饮用水县级统管机制体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到2022年部分市县实现供水智能化管理。巩固饮用水达标提质行动,构建完善三级供水网,到2025年城乡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率达到87%,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同质饮水。

(四)全方位加强病媒生物预防控制

健全政府组织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病媒生物防控机制,落实重点场所防制主体责任,定期组织开展以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为重点的除害防病活动。健全监测网络,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和预警。积极推进以灭蚊、灭蝇为重点的除四害村建设,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加强病媒生物防制综合监管,推进城市管理、卫生监管等相关职能部门对农贸市场、宾馆饭店等重点场所以及防制专业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病媒生物防制相关违法行为;督促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小餐饮店、单位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管,依法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推进口岸联防联控建设,有效阻遏外来输入性病媒生物入侵。做好灾后防疫、重大传染病疫情、杭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病媒生物防制保障,有效切断病媒生物传播途径。引导规范病媒生物防制专业服务。

专栏2  病媒生物防制三提升行动

提升监测评估能力。建立病媒生物密度监测信息化平台,实现监测数据信息共享,定期发布监测预警信息,加强危害风险等级研判。设立省级监测点10个以上和相应市级监测点,市级、县级疾控中心要具备病媒生物实验室、配备鉴定设备,能独立开展病原学检测、分类鉴定。全面推进智能评估系统。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四害密度控制水平以街道为单位100%达到国家标准C级以上,部分街道达到B级以上。

提升专业队伍防制能力。建立省级病媒技术指导中心,加强人才培养,实施病媒生物防制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到2025年市、县疾控中心配备必要的专(兼)职人员,能独立开展监测、评估与指导。鼓励专业防制服务机构参与,建立病媒生物应急处置小分队,设置应急物资储备清单。

提升农村病媒生物防制水平。探索农村病媒生物可持续控制策略,开展以灭蚊、灭蝇为重点的除四害村建设,到2025年建设以灭蚊、灭蝇为重点的除四害村1000个。

(五)全社会提高文明健康素质

落实国家健康教育制度,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负责、专业机构指导、覆盖全民的健康教育网络,强化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和县域医共体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提升健康教育服务能力。完善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倡导勤洗手、科学戴口罩、使用公勺公筷等卫生习惯,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普及全民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探索并逐步实施医疗机构医疗处方和健康处方“双处方”制度。实施健康细胞培育工程,推进健康环境建设。强化心理健康、危机干预,健全社会心理便民高效服务网络。高标准建设(改建)学校、妇女儿童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优先规划建设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中心、百姓健身房、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笼式足球场、体育公园、健康步道等体育健身设施,并统筹考虑增加应急避难(险)功能设置,构建便民、利民和惠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专栏3  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培育行动

培育“小营巷式”健康细胞。加大社区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建设和维护,推进健康社区建设,建成健康家庭30万户,健康社区比例达到45%,培育一批“小营巷式”等浙江爱国卫生品牌。以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为重点,建设健康促进学校500所、健康促进医院17家,建成健康单位5万个,建设一批健康单位示范点,加快推进健康企业建设。

精准“互联网+”健康科普。完善省级健康科普专家库、资源库以及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推动健康科普基地(场馆)建设,打造健康科普传播矩阵,探索“互联网+精准健康科普”。

建设无烟单位无烟环境。持续推进无烟环境建设,实现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学校、无烟医院和无烟疾控中心全覆盖,倡导开展无烟家庭建设。加强戒烟门诊能力建设,推广简短戒烟干预服务。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下降至20%以下。

(六)高质量创建和巩固国家卫生城镇

改革创新卫生城镇管理模式和手段,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建立省市县爱国卫生信息综合监管平台,推进国家卫生城镇创建巩固数字化改革。优化卫生创建评审流程,深化问题清单式管理,强化结果运用,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完善国家卫生城市综合评估机制,提升卫生城镇长效管理水平。加强卫生乡镇创建规划管理,依托美丽大花园、乡村振兴等建设,加大投入,全面改善道路、环卫设施、集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加强景观风貌设计和管控,形成具有鲜明浙江辨识度的国家卫生乡镇。


专栏4  卫生乡镇创建提质提标“四化”行动

创建全域化。大力推进卫生乡镇创建,推动形成全域创建格局,到2025年底,创建国家卫生乡镇350个,国家卫生乡镇比例达到90%。

质量精品化。加强卫生乡镇质量控制,实行卫生乡镇量化分级管理,推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提高卫生乡镇创建质量。

监督常态化。改革完善卫生乡镇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完善政府、社会和群众等多方共建共管共享的卫生乡镇长效管理机制,实行卫生乡镇全周期复审。

手段智能化。建设卫生乡镇创建巩固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卫生乡镇创建巩固管理精密智控。

(七)全领域推进健康城镇建设

实施健康浙江行动,探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机制,开展规划政策与重大工程对健康影响的评价评估,定期发布健康浙江建设发展报告和健康浙江发展指数。加快推进卫生城镇转型升级,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健康城镇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推进健康城镇建设。

专栏5  健康城镇“三建设”行动

健康城市建设。建立健康城市与健康浙江行动融合推进机制,做到政策衔接、内容对接,按照国家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建设效果评价,加强数据分析和利用。

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全面推进健康县城建设,建设健康促进县(区)53个,覆盖率达到85%,培育省级建设标杆。

健康村镇建设。出台健康村镇建设评分细则等相关配套文件,定期开展建设效果评价,健康乡镇、健康村建设比例均达到85%,打造一批标杆健康乡镇、健康村。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爱国卫生工作的全面领导,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并将其工作成效列入党委政府绩效考核。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要完善工作机制,切实落实责任,确保规划任务有序推进、目标如期实现。各地要根据本规划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相关爱国卫生工作规划,做好规划实施的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

(二)加强能力建设。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强化爱国卫生工作体系建设,在部门设置、职能调整、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方面予以保障,加强省、市、县、乡镇(街道)各级爱国卫生技术服务支撑力量建设,确保工作落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定期开展爱国卫生工作领导干部和基层机构人员培训,形成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强、作风过实的新时代爱国卫生工作队伍。

(三)加强资金保障。各级政府要完善爱国卫生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爱国卫生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全额安排。加大对健康城镇建设、卫生创建巩固、农村改水改厕、健康促进与教育、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城乡除害防病和信息化建设等爱国卫生运动相关项目经费保障,加快建成数字爱卫,提高科学决策和精细智能管理水平。

(四)加强法制保障。推动修订完善《浙江省爱国卫生促进条例》,明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职责任务,细化赋权依据,改进执法方法,为爱国卫生工作提供法制保障。各地要加大《浙江省爱国卫生促进条例》执行力度,完善爱国卫生相关配套制度和标准体系,加强爱国卫生执法工作能力建设,强化爱国卫生监督检查,保障法律法规得到全面实施。

(五)加强宣传引导。注重爱国卫生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丰富爱国卫生运动内涵,加强社会力量与群众动员机制建设,创新运用爱国卫生运动新载体。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宣传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提高全社会对爱国卫生运动的关注度、支持度和参与度,营造爱国卫生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附件:《浙江省爱国卫生工作“十四五”规划》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