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出实招显实效

发布日期:2020-01-19 来源:省发展改革委 浏览次数:

2019年以来,海宁市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通过强化顶层设计、补齐短板弱项、提升品质服务等手段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稳步推进“品质海宁”建设。2019年,嘉兴市范围内率先上线证明事项核验平台和率先推出“百名领导驻窗口”活动,2019年预计节省制度性交易成本近千万元。

一、提高站位,强化顶层设计谋长远

一是全面构建“1+17”实施方案体系。学习借鉴广州、深圳、义乌等地的经验做法,以问题为导向,在部门、镇、开发区调研摸底的基础上,着眼补短板强弱项,建立健全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机制,率先在嘉兴市范围内印发《海宁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试行)》,同时对标先进地区一流营商环境,针对企业开办、纳税申报、财产登记等领域创新出台17个营商环境专项方案。17个专项方案出台后,预计每年合计将节省企业费用或政府财政支出近千万元

二是全省首发优化营商环境追责办法。出台《海宁市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和追责办法(试行)》,重点围绕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责任落实四个方面,在责任追究情形、责任追究方式、责任追究程序与运用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针对政务环境方面未建立健全并公布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等情形,市场环境方面未向社会公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等情形,法治环境方面未按要求规范、细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等情形,均将予以追责;在责任落实方面,对投诉举报、上级通报、第三方评估结果反馈、新闻媒体曝光、上级交办的任务等方面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有效防止了“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现象的出现。

三是全力完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省委改革办提出的“10+N”指标和2018年世行报告提出的18项一级指标,海宁市营商办结合海宁地方特色明确了14项营商环境基本指标。通过前期与各单位深入探讨,了解各项指标下的特殊情况、负面清单等,对各类样本进行详细分类,目前已完成2018年全市营商环境调查14个项目的摸底,初步形成海宁营商环境样本库设计。同时委托中介机构开展第三方调查,从企业开办、财产登记等10项指标对海宁市300多个样本企业在办理环节、时间、成本、材料四个维度方面进行评估调查,目前已初步形成调查报告。

二、明晰路径,补齐短板弱项促改革

一是敢为人先善创新。在全省率先全面取消公开出让类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取消施工图审查、面积预测绘、人防审批等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置条件,取消非消防涉及审核类工业项目施工图审查,实行规划选址意见书和用地预审意见书合并办理,且缩短至5个工作日。在嘉兴市率先上线证明事项核验平台,包含5个高频事项部门所涉及的51个部门核验证明材料被纳入平台首批事项。平台上线后,市民办理各项事务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由原来的326项缩减至60项。

二是流程再造减环节。推行施工许可阶段“八合一”办理,将建设、消防、人防等审批事项实施合并办理,取消整合审批事项14项,减少申请资料80件,纸质材料实现100%精减,减少环节12个,环节减少75%,施工许可阶段办理时间减少30天,竣工验收时间减少30天,压缩99%,真正实现“减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同时对供水服务进一步优化提速,提前服务前移,实现公共供水管网覆盖区域内的企业供水报装(基建用水)“110”服务,即办理时间压减至1日、办理环节压缩至1个、申请材料直接为0,打造“水务办事110,受益企业都说灵”的品质服务品牌。

三是专窗服务优效率。新设不动产登记工业企业专窗,为企业提供不动产登记服务,直接减少企业办理业务的排队时间,让企业享受专人专业服务,促使工业不动产业务办结时间从原先承诺的3至5个工作日全部提速至当日办结。新开金融专窗,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不动产抵押、动产抵押、公积金组合贷款等方面的金融咨询服务,同时为新设立企业提供当场产生企业银行账户等业务,实现企业开办涉及的社保单位登记、公积金账户开设等“一次办结”。探索建立“一窗受理、一次申请、一网通办、一站服务、一日办结”常态化企业开办“点单”服务的海宁模式。配合新开的金融专区,让企业开办一日办结真正做到“一个专人帮办、一个窗口受理、后台分类审核、一扇门内办结”。

三、创新模式,全心服务群众优环境

一是创新领导驻窗服务新模式。在嘉兴范围内率先推出“百名领导驻窗口”活动,每周三由海宁市级领导及部门领导轮流到市镇两级政务服务中心专窗值班,面对面倾听企业和群众诉求,并且按照“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通过召开协调会议及时解决”的原则,零距离为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截至目前,共有16名市领导和241名部门、镇街负责人在市镇政务服务大厅轮流驻窗,共受理群众企业意见建议438件,当场解决62件,交办376件,已办结351件。

二是探索线上线下联动新路径。组建海宁市企业服务直通车平台,重点依托热线电话、网络平台、移动终端、线下窗口4类服务载体,创新开展政策咨询服务、企业难题流转、专业服务对接、托管政府平台4类服务,精准解决企业困难需求。截至目前,直通车平台已累计办结问题297件。启用杭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商事登记、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服务与市级同权,专门设置企业服务综合受理岗和24小时自助服务厅,受理企业的申报、咨询、投诉等事项,开辟海宁西部企业办理政务事项的“快车道”。截至目前,杭海新区网上全流程办理事项567项、全流程入驻事项379项、受理事项298项。

三是实行帮办代办服务新形式。针对企业群众办理频率高、受理时间长、办结率低的重点难点堵点事项,将商事登记事项中受理时长超过20分钟、“一次办结”率低于80%的13个事项采取“一对一”全流程帮办,抽调4名业务骨干和8名窗口工作人员,从后台转到前台组成帮办队,对需要帮办的企业从填报材料到领取执照的整个环节进行跟踪指导,确保企业开办“一次办结”100%。同时积极探索企业代办服务,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业投资项目政府代办服务工作的通知》,加强代办队伍建设,2019年共组织全市代办人员培训5场230余人次,镇街道企业投资项目代办率由2018年的56.6%上升至91.1%,代办满意度达91.3%。(海宁市发改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