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展改革委召开2019年7月新闻通气会

发布日期:2019-07-26 来源:省发展改革委办公室、城镇处、基础处、服务业处 浏览次数:

7月24日上午,省发展改革委召开2019年7月新闻通气会。委新闻发言人、副主任谢晓波作主发布,对浙江省高标准实施“1小时交通圈”补短板工程、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等3项重点工作进行介绍。

发布会由委新闻发言人助理、办公室主任朱磊主持,委城镇处处长周鸿飞、基础处处长杨敏剑、服务业处处长戴以村参会并回答记者提问。浙江日报、浙江卫视、浙江发布、浙江在线、浙江经视、浙江之声、浙江经济杂志社等媒体参加通气会。

 

 

高标准实施“1小时交通圈”补短板工程

2018年6月27日,袁家军省长在全省大通道建设推进部署会上指出:只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才能实现通江大海、跨越高山远水。

为深入实施大通道建设行动计划,确保到2022年实现长三角主要城市高铁“1小时交通圈”和省域、市域、城区三个“1小时交通圈”的目标,我委在深入调研我省“1小时交通圈”建设现状的短板情况基础上,于近期决定实施“1小时交通圈”补短板工程。

围绕打造“1小时交通圈”,我省将加快推进12个补短板关键重大项目。

加快实施杭州市补短板项目

商合杭铁路(合肥至湖州段)、湖杭铁路

2022年,杭州→合肥,最短用时约1小时30分钟

实现杭州至长三角主要城市高铁“1小时交通圈”

加快实施温州市补短板项目

杭温铁路、龙丽温高速公路

2022年,温州→杭州高铁、温州→泰顺车程,用时在1小时30分钟以内

实现温州“1小时交通圈”

加快实施台州市补短板项目

杭绍台铁路、杭绍台高铁温岭至玉环段

2021年,台州→杭州、台州→玉环高铁,用时分别在1小时和20分钟以内

实现台州“1小时交通圈”

加快实施舟山市补短板项目

甬舟铁路项目前期

2025年,我省11个设区市全部开通高铁

2022年前,开辟舟山→杭州、舟山→嵊泗短途航空,保障应急快速交通

实现舟山“1小时交通圈”

加快实施丽水市补短板项目

衢宁铁路(庆元至松阳)、衢丽铁路(松阳至丽水)

2022年,丽水→庆元铁路,用时在40分钟以内

实现丽水“1小时交通圈”

下一步,省级层面要强化高层协商机制,坚持完善铁路项目与国家部委、铁总等部省协商机制,完善机场项目的军方、地方、民航三方协商机制。各地要强化补短板关键项目协同推进机制,盯人盯事盯项目,及时破解项目推进突出矛盾和难题,上下协同、共同发力,争取早日完成“1小时交通圈”目标,让更多的百姓获得满满的幸福感。

高质量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专业性强、创新活跃、产业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明显等特点,是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为加快我省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近日,我委印发了《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

总体要求

到2022年,实现以下四方面目标:规模效益持续提升,特色优势明显增强,示范带动作用显著,品牌效应有效提升。

主要任务

一是加快10个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数字贸易服务、创意设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节能环保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服务

二是构建区域错位协同发展格局

三是建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四是增强质量与品牌竞争新优势

五是推进融合创新试点示范

六是谋划推进重大项目

下一步,我省将建立省、市、县联动的生产性服务业工作推进机制,由各地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财政支持力度。强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用地保障。此外,还要进一步落实高层次人才政策,加大本土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养力度。通过“一企一策”,依法依规在要素配置等方面给予龙头企业积极支持。

高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

近期,国家发改委印发了《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并召开全国2019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年度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今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进行全面部署。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重点任务的工作部署和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我委提出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进一步调整完善户口迁移政策,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推进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推进城乡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

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加快推进四大都市区建设,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小城市培育试点和中心镇建设,高质高标推进全省特色小镇建设。强化交通运输网络支撑。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分类引导城市产业布局,优化城市交通系统,调整优化教育医疗资源布局,高水平建设“城市大脑”,推动城市风貌塑造,全面启动未来社区试点,围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未来社区及重大产业等领域,加大城市补短板项目支持力度,综合有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积极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

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推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管能力,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扎实推进美丽村镇建设,实施乡镇有机更新,深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城镇。

下一步,我们将强化各部门的协同联动,共同推进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争取把我省新型城镇化工作打造成浙江经验、浙江样本。

打印 关闭